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而今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直接关系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材料二   生物质电厂是以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发电。河西走廊作为主要的粮食产区,玉米、棉花等植株种类丰富、体形粗大,能为生物质发电厂提供原料。“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它不仅成为西气东输的能源通道,且近年来风能、太阳能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l)简述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对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2)河西走廊地区冬季风能、夏季太阳能较丰富,分别说明其成因。

 

(3)我国某企业计划在酒泉兴建一座年消耗生物质原料约4万吨的生物质发电厂,此计划正契合当地政府提出的综合使用清洁能源的方案。对此方案你赞同吗?说明你的理由。

 

(1)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就业;有利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地区互通互动,促进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 (2)夏季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植被覆盖率低,阻力小,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部平坦,狭管效应明显。夏季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大;白昼长,日照时间长;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 (3)赞成:酒泉地区盛产玉米、棉花等,生物质资源丰富;近年来本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且有西气东输工程从这里通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清洁能源,减少了人们把秸秆作为能源的需求;减少了秸秆焚烧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不赞成:酒泉地处河西走廊的中部,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建立生物质发电场需要大面积砍伐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人口集中,生活用能需求量大;玉米秸秆除了提供生活用能外,可以加工成为饲料,增加当地人们的经济收入。 【解析】本题以河西走廊为背景区域,考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度区域发展的影响,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和区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知识,椅子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解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丝绸之路计划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而河西走廊因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内陆联接西北边疆的大通道,随着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该地资源的开发,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就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地区互通互动,促进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 (2)我国西北地区风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风的源地的远近、地表对风的阻力进行分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且该处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由于地形影响,导致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强劲。 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大气的削弱作用等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冬季增大,昼长时间更长,所以太阳能丰富。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与否皆可,但注意观点、理由须一致才能得分。若赞同,可从原料、能源清洁性、减少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若不赞同,则可从植被破坏、能源需求量、秸秆的高效利用等方面进行陈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甲河流域示忘图及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黑土区,W国曾是俄罗斯的工业基地和粮仓。近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l)分析甲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近年黑海的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的原因。

(3)本地区黑土广布,分析大规模种植粮食对该地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   )

A. 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 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 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km

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 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 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3.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三江平原—气候   ②松嫩平原—土地   ③鞍山—石油   ④大连—交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某地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气候类型为(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2.图中信息显示,该地(   )

A. 月平均降水量不足70mm    B. 气温年较差小于10℃

C. 夏季比冬季阴雨天气多    D. 10-12月水循环最活跃

3.与该地地理环境特征相符合的地理现象是(   )

A. 地上风吹石头跑    B. 坐地日行八万里

C. 四季常绿景色好    D. 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上山放牧、农田轮种、大面积种植橄榄是该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对该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评价中,符合实际的是

A.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得好

B. 冬雨夏干,旱涝频繁,灌溉水源不足

C. 全年多雨,灌溉用水充足

D. 土壤肥沃,耕地广阔

2.关于该地区的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域类型主要是大牧场放牧业

B. 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

C. 山地牧场放牧的季节应该在冬季

D. 河流两岸的小麦和玉米是两年轮种

 

查看答案

读四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位置和气候资料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四城市相对位置的判定,正确的是

A. ①城市在②城市的西南

B. ①城市在④城市的西北

C. ②城市在④城市的西北

D. ③城市在④城市的西北

2.图中①②⑨④四城市的气候类型依次为

A.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C. 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3.下列对四城市气候的分析与比较,正确的是

A. ③城市年降水量最大

B. 与④城市相比,①城市夏季降水较少

C. 四城市气候的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D. 四城市气候均呈现出较强的海洋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