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丁所代表的功...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丁所代表的功能分区最可能是(    )。

A. 甲——绿化用地、乙——住宅区、丁——商业区

B. 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丁——绿化用地

C. 甲——住宅区、乙——商业区、丁——绿化用地

D. 甲——绿化用地、乙——商业区、丁——住宅区

2.若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

①东风  ②西风  ③西北风  ④  东南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B 2.D 【解析】 1.根据图形可知,甲用地较少,所以最可能是商业区;乙是城市最主要的用地类型,所以最可能是住宅区;丁分散穿插在城市不同区域,所以最可能是绿化用地,便于城区不同位置居民都可以就近到达休憩场所。答案选B。 2.根据图形可知,该城市工业区主要在城市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所以最可能的盛行风向是西北风和东南风,避免可能释放的废气飘向居民集中居住区。答案选D。 【点睛】从图形中获取和筛选有效信息,与储存知识相对接:城市最主要功能是居住,住宅用地最广;商业活动一般占地较小,图中甲的比重最小;绿地分散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有利于不同地块均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如此可以正确判读城市功能分区。工业区一般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季风气候区的工业区应当布局在垂直于主导风向的郊外,所以本题中条件“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合理”,那么该城市主导风向应当是西北风和东南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田园城市模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是低级住宅区    B. 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 ②是高级住宅区    D. 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查看答案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一项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工程建设也产生了大量的移民,如何安置库区移民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峡地区长期以来土地过度开垦,人地矛盾尖锐。围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为了妥善安置好库区百万移民,政府采用了原库区居民就地后靠与外迁相结合的方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三峡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A. 环境容量不足    B. 安置的资金严重不足

C. 乡土观念强,不愿搬迁    D. 人口文化素质低,影响搬迁工作

2.三峡移民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是(    )。

A. 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B. 就业问题    C. 耕地问题    D. 住房问题

 

查看答案

图示是1978-2004年某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示意图分析,该时间段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期出现在1989年

B. 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C. 1978年~2004年,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 1978年~2004年,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2.依据该图分析,该时间段内,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1%以下,不应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

C. 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属于发达国家

D. 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但是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仍十分严峻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 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 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良好,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 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人口文化    C. 资源状况    D. 生活消费水平

3.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C.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D. 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查看答案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

2.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政治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文化因素

3.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 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