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高山流石滩(下图)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大多棱...

高山流石滩(下图)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大多棱角分明的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完成下列各题。

1.高山流石滩上岩块与碎石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 风力堆积    B. 风化作用    C. 流水搬运    D. 冰川侵蚀

2.流石滩上限的平均分布高度,在我国自北而南逐渐上升,如新疆天山处约为海拔3800米,巴颜喀拉山处为海拔4700米,其主导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光照

 

1.B 2.A 【解析】试题分析: 1. 2. 【考点定位】风化作用、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知识拓展】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   主要分布地区   侵 蚀   风力侵蚀   风蚀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沙漠地区   流 水   侵蚀   “V”形谷、瀑布、沟谷纵横等   河流流经的高原地区   溶蚀   溶洞、石笋、石柱、钟乳石等   河流流经中低纬度可溶性岩石地区   外力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   主要分布地区   侵 蚀   冰川侵蚀   冰斗、角峰、“U”形谷等   有冰川的高山地区和中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海蚀柱、海蚀崖等   滨海地区   堆 积   冰川堆积   沉积物不分颗粒大小,杂乱堆积,冰碛地貌   有冰川的高山地区和中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冲积扇、洪积扇、 冲积平原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山口、河流中下游地区   风力堆积   沙丘、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堆积   海岸地貌、沙滩等   滨海地带的沙质海岸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按性质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三类:①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指岩石受热膨胀、冷却收缩,使岩石产生破裂,天长日久,岩石由大块变为小块,小块变成细粒;②化学风化作用,主要指岩石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产生氧化和分解,例如长石经过风化后形成高岭土,成为良好的陶瓷原料;③生物风化作用,主要指植物根系对岩石产生机械破碎、微生物对岩石的生物化学作用。这三种风化作用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结合,同时同地进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区域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B. S地为地中海气候

C. 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 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   ②为一月份等温线  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  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16年中国香港1月21日-28日天气状况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香港21- 24日期间的天气系统是(    )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2.下列日期,夜间大气保温作用最弱的是(     )

A. 27日    B. 26日    C. 25日    D. 24日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两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地形、水源    B. 水源、热量    C. 土壤、光照    D. 热量、水源

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    B. 地形    C. 土壤    D. 海陆位置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南地区

2.图中(   

A. 暗河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B. 岩层①是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

C. 河流④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 地质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

 

查看答案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开始实施。读下图 “2006年至2014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2006年    B. 2011年    C. 2013年    D. 2014年

2.近20年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增高    B. 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C.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    D. 劳动力跨国流动逐渐增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