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

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 大小均匀    B. 层状结构    C. 棱角明显    D. 磨圆度好

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 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 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1.D 2.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冰川作用。要结合题中所给概念,及冰川作用来分析,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冰川侵蚀山体并搬运到山下,冰川融化,所携带物质堆积形成的,没有磨圆过程,无分选性,是杂乱无章,棱角分明的。而冰水扇的形成要由冰碛堤形成开始,所以其过程是冰川侵蚀-冰川搬运-冰川堆积-流水侵蚀-搬运-流水堆积。 1.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冰川受重力作用由高向低处运动,当流动到山下时,对沿途山体进行侵蚀;随着温度上升,前端冰川融化,其所携带的物质应在山下堆积下来,形成终碛堤,是杂乱无章,棱角分明的。选D正确。 2.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即是先有冰川侵蚀,再经冰川搬运,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堤;冰川融化,冰水搬运,流水侵蚀破坏终碛堤,在下游较低的地方堆积形成冰水扇。选D正确。 【点晴】要结合题中所给概念,及冰川作用来分析。冰川作用是外力作用,有冰川侵蚀、冰川堆积、冰川搬运。冰川是固态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时,对山体进行侵蚀,同时搬运侵蚀的产物,后在冰川前端堆积,即形成冰碛堤。冰水扇的形成是在冰碛堤的基础上,冰川融水形成水流,流水再次侵蚀冰碛堤,并向下继续搬运,后流速减缓,在山下重新堆积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40°N亚欧大陆1月和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B地的气候类型为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气候    D. 温带海洋气候

2.各地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查看答案

气温距平值是指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亚欧大陆气温等距平线略图, A、B两地分别位于不同等距平线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A地1月均温是5°C, 则最符合B地1月均温的是   

A. -11°C    B. -14°C    C. -16°C    D. -7°C

2.导致亚欧大陆东西岸气温距平值差异的  主要原因是(    

A. 东岸有暖流影响且地势高,所以数值较小

B. 东岸的太阳辐射较弱, 所以数值较小

C. 西岸有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所以数值较大

D. 西岸终年多雨,大气的保温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数值较大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的连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     B.     C.     D.

2.图示区域(    

A. P地坡度最陡    B. Q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C. 适宜发展果林业    D. 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

 

查看答案

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图6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2.牧民转场主要受 (  )

A. 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B. 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 聚落分布的影响

D. 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156米    B. 178米    C. 220米    D. 255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