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生态文明。要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回答下列各题
1.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
A. 自然经济时期 B. 采猎文明时期 C. 农业文明时期 D. 工业文明时期
2.当前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B.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已得到基本控制
C. 工业“三废”排放物有所控制,农村乡镇企业导致污染增多
D. 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
3.我国继上海实行休渔制度之后,今年已开始在长江实行休渔制度,其主要作用是( )
A. 保护中华寻等珍惜鱼类洄游产卵
B. 保护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白鳍豚
C. 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
D. 我国渔获量已居世界首位,防止市场鱼类过剩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2.在我国江南丘陵发展立体农业不利于( )
A. 充分发挥丘陵山地土地资源的潜力 B. 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转移闲置劳动力
C. 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D. 实现大型机械化生产
结合我国四个不同的区域:①客家方言区、②东北地区、③华北平原、④浦东新区,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四个区域的概念,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黑、吉、辽同被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是( )
A. 两者的位置相邻,地理特征一致
B. 便于统一规划布局
C. 从区域的整体性上看,两者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
D. 从区域的开放性上看,东北地区的产业向蒙东转移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晨线、昏线)
(2)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 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
(4)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
读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在④位置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_____。
(2)地球处于③位置时,北京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_______(选择填空)。
A.昼短夜长 B.正午时人的影子最长
C.昼夜等长 D.正午时人的影子最短
(3)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_________(增大或降低),北京白昼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北极圈以北有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范围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