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

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位于

A. 西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2.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暖         B.开发矿产   

C.栽培花卉         D.对土壤要求较低

3.该地区各种农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高度上限最高的原因主要是马铃薯

A. 对光照要求较长    B. 对降水要求较少

C. 对热量要求较低    D. 对土壤要求较低

 

1.B 2.D 3.C 【解析】 1.读图,该山在海拔3000米左右分布有阔叶林,说明山脉分布纬度较低,可能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不可能位于西北、东北地区,C、D错。我国东南地区山脉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A错。只有西南地区符合,B对。 2.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随着牧业发展,扩展牧地,D对。气候变暖没有明显影响自然带分布范围,A错。高山区没有开发矿产、栽培花卉等现象,B、C错。 3.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主要是马铃薯是温带作物,对热量要求低,适宜在高海拔区分布,C对。对光照要求多,A错。栽种高度与对降水、土壤要求关系不大,B、D错。 【点睛】农业生产是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对象是动植物,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环境保护]

下面为我国化肥消费量与谷物单产变化图(图A)及我国某地区农民生产施肥习惯图(图B),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该地区谷物单产与化肥消费量的关系。

(2)若该地区农民施肥习惯不变,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今后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选修 3:旅游地理]

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 2015 年 10 月 2 日发布“黄金周”十大拥堵旅游景点(如下图),部分景点由于游客众多,“黄金周”已经变成“黄金粥”。

据图描述拥堵景点分布特征并提出解决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阿拉伯胶由胶树分泌形成,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产业上有广泛应用。胶树扎根较深,能大量吸收地下水,最适宜生长在雨季短、旱季长的热带地区。种植胶树 5 年后方可采胶,每年 10 月份出胶,一年内仅能收胶 3 次,主要依靠人工采胶。北苏丹树胶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之首,下面右图中甲区域(胶树种植区北部)是该国胶树最适宜的生长区。近年来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但该国却遇到了增产难度大的问题。

 

(1)分析甲区域比种植区南部更适宜胶树生长的自然原因。

(2)分析目前该国树胶产量难以大幅提高的原因。

(3)为满足市场需求,苏丹在乙地区大面积种植胶树,增加胶的产量。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油茶种子榨出的油称茶油,是优质木本食用油。油茶树喜光热、喜湿,土壤pH值5-65,适宜种植在坡度25度以下坡地的红壤丘陵地区。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且呈加剧之势。在此背景下,国家正把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保障粮油安全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区域图,该区域生长有大片马尾松和竹林,该地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分析A河入海口附近沙洲较少的自然原因。

2简析该区域种植油茶树优越的自然条件。

3当地农民准备将甲地原有林地砍伐后种植油茶树,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15年7月,新华网发布了题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的文章,文章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迅猛,预计2012~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1.94亿增长到4.83亿,老龄化水平由14. 3%提高到34.1%,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老龄问题将在我国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读201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    )

①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②老龄化发展速度快③老年人口高龄化显著④老年人口比重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我国的老龄问题被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B. 大量国外移民迁入

C.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 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