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表为 2002~2007 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

下表为 2002~2007 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反映出的现象可导致

A. 男女比例不平衡

B. 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C. 加速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 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2.影响该地区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文化因素    B. 自然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1.C 2.D 【解析】 1.从上表的人口迁移统计资源中可知,该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迁入-迁出)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表中数据无法体现性别比例,A错。表中没有提供当地人口数量,无法判断移民与本地人口数量多少,B错。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C对。大量年轻人口迁入,老年人口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D错。故选C。 2.由材料可知,该地迁入人口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为地区间经济收入的差异,为了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导致大量人口迁入,主要为经济因素,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 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 (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 (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 (4)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 年我国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 30 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 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5 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少儿人    口数量减少

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 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 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 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    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北地区在农业上成功推行旱改水种植水稻耕作制度变革,不仅推动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改善了民众生活质量,使得过去“十年九灾”的贫瘠土地变成了胜似江南的“鱼米之乡”,更优化了当地农业生态环境。

请阐述苏北地区推行旱地改水田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

【旅游地理】

图示地区是某旅行营地的等高线分布示意图,该山峰被誉为最令人向往、令人震撼,世界最美的名山之一,是户外旅行探险者和科学家最向往的地方。

(注:图中的等高线数字500、600、700、800,分别改为5000、6000、7000、8000)

指出该地旅游的价值,分析去该营地探险旅行需要准备的安全防护用品。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其西部沿海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其海岸地区常常形成浓厚的难以散去的海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70%的粮食依靠进口,是世界粮食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

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辛巴族人口的出生率很高,但目前人口仍然在锐减。

(1)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2)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3)说明辛巴族人口锐减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油橄榄是原产地中海沿岸的高经济价值的乔木油料植物,耐旱怕湿,适宜生长和产油的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8—25℃,以20—24℃最佳;年降水量400—600mm,且分配均匀;年日照时数以1800—2000小时最为适宜,不能低于1500小时。在晚冬、早春花芽分化和营养生长阶段需水较多。

甘肃陇南的白龙江沿岸属于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除高山区外,都在5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为1789—1911小时,形成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干舌”地带。“干舌”带沿岸海拔13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腰,被确认为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近年来,陇南武都开始大规模种植油橄榄,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橄榄基地,但由于该地区油橄榄单位面积产量及出油率较低等诸多因素,制约了武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下图示意白龙江沿岸“干舌”地带。

 

(1)分析白龙江沿岸形成“干舌”地带的原因。

(2)解释白龙江沿岸“干舌”带为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的原因。

(3)简述目前制约武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