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制造”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制造”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生产环节)在外”的经营模式,将成为上海企业未来生存的常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下图为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示意图。

(1)长江三角洲地区向外转移产业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2)目前,原来的一些总部设在深圳的跨国公司,将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这说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析上海“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经营模式对上海的影响。

 

(1)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 (2)由追求成本降低,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 (3)有利影响:减少空气污染,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上海产业升级创造条件(其他合理也可)。不利影响:因生产环节迁出,增加上海就业压力。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向外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 (2)目前,原来的一些总部设在深圳的跨国公司,将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这说明外商投资区位由追求成本降低,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 (3)“上海制造”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但增加上海就业压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1.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 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 上游修建水库

C.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从Ⅲ到Ⅳ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 市场

 

查看答案

2005年~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回答下列各题。

1.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A. 市场广阔B.海运便利  C.政策支持   D.原料丰富

2.目前,从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地区运输至广州的石油,运输线路必经过

A.     B.     C.     D.

 

查看答案

读某跨国公司某电子工业产品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甲、乙国家或地区的产销情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代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乙图代表发达国家或地区

B. Ⅰ阶段中,甲地处于生产阶段,乙地处于研制阶段

C. Ⅱ阶段中,甲地进口产品,乙地出口产品

D. Ⅲ阶段中,乙地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都大于甲地

2.图中第Ⅲ阶段,反映了

A. 生产重心一直在甲地

B. 乙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 消费重心随生产重心转移

D. 标准化产品的生产使该产品生产的地域范围扩大

3.在产品进行标准化装配生产的阶段,跨国公司选择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生产,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A. 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有较便宜的地价  C.有便利的交通   D.有较丰富的原燃料供应

 

查看答案

高纯硫酸锰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广东省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三角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下图为该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优势在于

A. 消费市场广阔    B. 水资源丰富

C. 矿产资源丰富D.科学技术水平先进

2.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

①环境质量好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充足    ④土地成本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加剧就业困难,环境压力更大    B. 利于东西协作,实现经济共赢

C. 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    D.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