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120km处...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120km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材料二: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成就了古都西安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1)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       ,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       ,花岗岩岩体岀露地表。

2)根据图甲分析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       ,判断依据是       

4)写出图丙中相应图例的地貌名称。

5)根据资料三和图丙推断华北平原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1)岩浆侵入 断裂抬升 外力侵蚀 (2)断裂下陷 流水沉积 (3)沉积岩; 依据1 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依据2 含有生遗骸(衔螺蚌壳); 任选一条 (4)(山前)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5)流水沉积(堆积)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 (1)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中,①是岩浆侵入,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②是断裂抬升,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③是外力侵蚀,花岗岩岩体岀露地表。 (2)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是断裂下陷形成凹地。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形成河谷平原。 (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读图分析,依据1是岩层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依据2 是含有生物遗骸(衔螺蚌壳)。 (4)根据表格信息,表中地貌名称分别是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地貌。 (5)根据资料三和图丙推断华北平原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堆积的作用。 【考点定位】山脉形成的地质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地貌类型及成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位置时,反映的是北半球        (节气名称);此时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最长的是     ;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此时大庆(46°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填序号)

3)地球由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地区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C.日落时刻越来越早             D.正午时人的影长逐渐变短

4)地球由位置运行过程中,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南的地区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至南极圈之间  

C.赤道至北极圈之间                   D.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

5)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6)房地产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如下图所示。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提示:tan35°≈0.7,tan45°≈1tan60°≈1.732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

 

查看答案

我国地质工作者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地壳上升运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

2.

A. ①    B. ⑤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P处属于(   )

A. 断层    B. 海岭    C. 背斜    D. 向斜

2.图中,M处属于(   )

A. 冲积平原    B. 冲积扇    C. 角峰    D. 背斜谷

 

查看答案

 

1.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2.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1.

A. 5千米处    B. 17千米处

C. 33千米处    D. 2900千米处

2.

A. ①    B. ②    C. ①②    D.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