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13C.tmp.jpg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终点是珠江三角洲,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    (填大气污染交通拥堵)问题。

(2)两地所在省级行政区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是   

(3)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输气管线经过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4)目前,湘南地区正承接大量来自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小梁、小罗同学以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与思考为课题进行了探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小梁同学认为:湘南地区应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小罗同学认为:湘南地区不适宜大量承接产业转移。 你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大气污染(2分) (2)①(2分) (3)A(2分) (4)答案一:我赞成①(小梁,应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2分)理由: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符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等。(任答一点给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答案二:我赞成②(小罗,不适宜大量承接产业转移)。(2分)理由:污染物的转移加剧了产业承接地的环境污染;大量产业转移不当会导致产业承接地的生态破坏;大量占用土地使耕地资源减少;加重产业承接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压力等。(任答一点给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终点是珠江三角洲,有利于缓解珠三角能源紧张状况、使用天然气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减轻大气污染。 (2)①是新疆,是西部大开发范围;②是浙江,是东部经济区。 (3)西气东输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A正确;输气管线经过地势二、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B错;工程建设困难和问题很多,如跨越多种地形复杂地区,跨越江河建桥梁、隧道问题,气候条件并不是最大的困难,C错;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但会破坏当地的植被,有一害,D错。选A正确。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选择哪个观点都行,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赞成①(小梁,应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理由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承接产业转移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符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等。 赞成②(小罗,不适宜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理由主要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带动了污染物的转移,加剧了产业承接地的环境污染;大量产业转移不当会导致产业承接地的生态破坏;大量占用土地使耕地资源减少;加重产业承接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压力等。 【考点定位】考查资源调配及产业转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12B.tmp.jpg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    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查看答案

不同区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相对位置,据此回答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11A.tmp.jpg

 

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乙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甲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且多雨,但热量条件不如乙区域

D.甲区域夏季白昼时间长,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

2.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城市化水平高        D.第三产业比重小

 

查看答案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图完成题。

 

 

自然条件及

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和劳动

力资源

位置、交通

及信息

●●●

●●

●●●●

●●●●

●●●

●●

●●●●

●●

●●●

●●●

●●●

●●●●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黑龙江 上海 香港 四川

B.香港 四川 黑龙江 上海

C.上海 香港 四川 黑龙江

D.四川 香港 上海 黑龙江

 

查看答案

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10A.tmp.jpg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查看答案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题。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0F9.tmp.jpg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3.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下列关于荒漠化的类型说法,错误的是

A.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贵州省等

B.土地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C.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风沙沉积的黄土高原,如陕西甘肃等地

D.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