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表示108°E的地形剖面图与气候要素图示意图 (1)图中①~④条曲线中,①代...

下图表示108°E的地形剖面图与气候要素图示意图

 

 

(1)图中条曲线中,①代表            ②代表        

③代表            ,④代表            

(2)图中甲是               ,丁是               (地形区)

(3)图中甲地北部的主要地形区是                     ,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1)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一月平均气温,地形剖面(4分); (2)渭河平原(或谷地),四川盆地(2分);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纬度越低值越大,山区值小,全年数值比较大,代表七月平均气温,②山区数值比较大,代表年平均降水量,③代表纬度越低值越大,山区值小,全年数值比较小,为一月平均气温,④高低起伏与这条线上地表起伏一致,代表地形剖面。 (2)从纬度与地形可以判断甲是渭河平原(或谷地),丁是四川盆地。 (3)渭河平原以北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考点定位】我国主要的地形区,气温、降水的分布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1)--(3)小题。

 

 

(1)图中点至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                            

(2) 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3) 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完成(4)--(6)题。

 

(4)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5)能感受到海风拂面的时间段是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6)①、④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并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材料二   伊犁河谷地形示意图

 

 

(1)根据地形特点分析伊犁河谷成为“塞外江南”的原因。

(2)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3)每年4月和7、8月伊犁河有2次汛期,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左图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左图中自然带从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规律和______规律。

(3)自然带在南半球的同纬度缺失,原因是______;它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是_________。

(4)上右图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上左图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5)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_地区。

 

 

查看答案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        ,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图中森林类型为__________;实地考察发现图中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原因是______。

(3)在下列字母所示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文字,完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纲要图。

 

 

 

查看答案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地形与水源    B. 水源与土壤    C. 地形与土壤    D. 气候与植被

2.

A. 河谷地带    B. 塔克拉玛干沙漠

C. 山麓冲积扇    D. 吐鲁番盆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