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 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 试题分析: (1)尼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降水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气候特点,尼罗河流经主要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荒漠气候区,径流季节变化大,每年6~10月流量大增,冬半年降水少,流量少。所以尼罗河径流量的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2)洪水期的水量主要来自青尼罗河,枯水期的水量主要来自白尼罗河。尼罗河枯水期时,雨带移到径流主要来自南半球,白尼罗河的发源在南半球,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量多。 (3)青尼罗河发源于萨瓦纳(热带草原)气候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径流季节变化大,每年6~10月流量大增,并携带大量肥沃土,汇入尼罗河干流,引起尼罗河下游的定期泛滥,并形成肥沃的三角洲。 【考点定位】流域径流和气候的变化影响流域的农业生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会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               。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

             (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               (省名)。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测得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流域

A. 雨水是其主要的补给水源

B.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 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 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地面沉降

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 径流量减小,不易决堤泛滥

B. 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减小

C. 输沙量变大,水库淤积严重

D. 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某河流径流特征与降水、气温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南亚                   B.中亚

C.南美洲                 D.非洲北部

2.该河流补给类型三最可能是    

A.雨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冰川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查看答案

下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西南地区

2.

A. 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 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 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 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