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

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曲线的因素可能是

 

A.矿产资源的开发       B.土壤肥力衰竭

C.城市                 D.新航线的开辟

2.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为

A          B             C           D

 

1.B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乡村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较小,且随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减弱,故①为乡村之间的迁移;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之间的迁移增多,故②为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迁移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故③表示城市到农村的迁移;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但是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该迁移数量减少,故④表示乡村到城市的迁移。①表示乡村之间人口迁移,它是人口迁移最早的形式,人口迁移数量小,可能是因为某一区域土壤肥力衰竭。答案选B项。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我国目前人口迁移主要是农村迁往城市。①表示乡村之间,②表示城市之间,③表示城市到乡村,④表示乡村到城市。根据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所以人口迁移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第1题,读图可知,①表示乡村之间的人口迁移,它是人口迁移最早的形式,人口迁移数量小,可能是因为某一区域土壤肥力衰竭。第2题,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所以人口迁移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 (拓展)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 1、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产业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其结果是城市人口和范围越来越大。衡量城市化的指标一般有两个:人口指标、用地指标。城市化水平以城市人口和总人口的比重进行计算。以上是从地理学、人口学和经济学视角的解释。另外,从社会学视角看,城市化也指人口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都市化,总体上城市主义具有多元化、匿名性和世故、经济理性。当然,从文化学视角看,城市化与城市文明相对应,城市化指涉城市文化习性的统称。 2、郊区化:郊区化指城市市区人口向城市外围的郊区转移,在西方国家,这一过程往往与小汽车的普及密不可分。难以想象,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没有私家车的普及,郊区化便不可能发生。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这部分人在市区工作,在郊区居住,从而形成所谓的通勤带。这里的郊区便成为“卧城”,而晚上的市区则成为“鬼城”。当然,随着郊区各项功能的日渐完善,工作、生活和娱乐等设施的有效供给,部分人选择在郊区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卫星城。 3、逆城市化:这一过程表征市区人口外迁的同时,郊区人口也选择外迁到更远的区域。换言之,市区人口的减少超过郊区人口的增加,导致整个大都市区人口的绝对减少。在西方国家,这一过程大体有两股催生力量:一是二战后形成的所谓的“baby boom”的一代(二战后,退伍士兵结婚组建家庭后对住房的大量需求);二是大量内城产业更新升级(“去工业化”过程)、产业发展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型所带来的退休一族。 4、再城市化:这一过程主要描述一些西方城市为了规避老城出现的“空心化”问题,进行内城改造,通过文化复兴的手段使得老城重换生机,如以前废弃的仓库、码头、厂房被改造为一些极具后现代风格的文化展厅、咖啡屋、步行街、同性恋社区等。文化产业受到热捧。其中,嬉皮士主导的“绅士化”成为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k㎡)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600

22000

395

台湾岛、海南岛

22400

5600

486

西北地区

85600

8500

32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早,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            B德国               C古巴             D印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路拥挤导致的交通事故是许多大城市存在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下表列出的是部 分国家特大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

城市

每10万人中死亡人数

洛杉矶

175

底特律

147

芝加哥

105

巴黎

125

伦敦

102

东京

72

马尼拉

82

卡拉奇

86

材料二 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一氧化碳会导致人体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后会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会死亡。氮氧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人们患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含铅空气,还可引起慢性铅中毒。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音会对人的听力、生理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

1上述材料表明: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除第1题中所述环境问题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城市环境问题?至少回答三个

3征对当前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至少写四点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___填字母。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该城市主导工业的区位应选择在什么地方。

2B、C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后,B城_____工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将明显增加。

3试分析图中D城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区位优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春运自1月8日起至2月16日止,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加1352万人,增长6.1%,日均发送旅客588万人。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示意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______________

(2)对比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地区间大规模流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

(3)分析A地也能吸引众多人口流入的原因________

(4)图中B地区是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这会对该地区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