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中规划公路叙述错误的是 A....

读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中规划公路叙述错误的是

A最大高差可能为160米    B走向为东北—西南

C长度约为4千米           D穿越鞍部地区

2.下列剖面线图和沿图a—b绘制的地形剖面线图一致的是

 

 

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图中等高距是100米,规划公路甲地海拔100-200米,乙地海拔0-100米,高差范围是0-200米,最大高差可能为160米,A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公路走向为东北—西南,B正确。根据比例尺,长度约2千米,C错误,选C。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公路穿越鞍部地区,D正确。 2.根据图中a—b穿过的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变化,沿a—b绘制的地形剖面线图a处海拔300-400米,然后逐渐升高,图B错。最高处海拔约700-800米,靠近a点,D错。然后高度下降,靠近b处过一河谷,海拔最低,约200-300米,A、D图错。然后海拔升高,b处海拔300-400米,只有C图符合,C对。 考点:等高线图,比例尺,地形剖面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在一些新建道路的两旁使用了“风光”路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型路灯。图是某游客近距离拍摄的该路灯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太阳能和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常规能源,风能属于新能源

B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可再生的能源

C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风能不是

D太阳能和风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2.在该游客拍摄照片时,当时吹的风向不可能是

南风  北风  东风  西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拉普拉塔河由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及两河在洋入口的汇流处组成。巴拉那河、乌拉圭河上、中游河道险滩、急流瀑布密布,有玄武岩露头,会合后的地势低洼,河滩宽阔,拉普拉塔河是世界上最宽的河流,主河道长仅320公里左右,宽度却有50公里,河口最宽处可达230公里,水深只有18米,形状像一个宽阔的喇叭口,西北段为淡水,东南口是海水。大部分处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12002400mm 125月多雨,吹东南风, 711月干旱,吹西南风,但410月多雾。该流域是南美洲的经济中心,乌拉圭和阿根廷的首都分居河道北南两侧。下图为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略图,以及拉普拉塔河口卫星照片 、里约热内卢风光照片。

1联系所学知识简析拉普拉塔河流域不利河运的自然原因。

2分析里约热内卢能申办成功的优势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我国东部主要的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201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度过了一个史上最炎热的夏季。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错误点及理由描述正确的是

“台风”——一般形成于副高南侧

“温暖湿润的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我国主要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应在副高北侧

“副高控制下高温晴热”——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2.若副高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江淮地区进入伏旱季节      B华北地区干旱缺水

C青藏地区雪线位置最低      D西北地区受寒潮影响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