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解析】试题分析:(1)“阳光居室”能起到类似大气的作用。它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温室效应”跟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有关。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变暖及举措。 【名师点睛】第(1)题,“阳光居室”的玻璃不仅形成封闭空间,更是起到让热量“只进不出”的效果。即它让太阳辐射这类短波辐射透过,但不让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这些长波辐射透过,因此,保温升温明显。第(2)题,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分不开。但新能源多数不制造二氧化碳,这样就会减轻二氧化碳带来的保温作用,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圆表示晨昏圈,圆中所示区域为昼半球,AB为该圆上纬度最高点,A点与C点纬度相同。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伦敦时间是

2B点的地理坐标是 C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最短距离约是千米。

3)该日,C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昼长为小时,上海日出时日影的朝向为 B点日出时间为当地

 

查看答案

读图和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山麓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

材料二: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统计表及位置图

地点

海拔高度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量

7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年日照时数

小时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9753

Q

1111

-84

233

12

422

1937

29757

1分析贺兰山对东部附近气候的影响。

2分析宁夏适合优质葡萄生长的气候条件。

3分析Q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 山顶昼雨少    B. 河谷盆地夜雨多

C. 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 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2.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 植被状况    B. 太阳辐射

C. 水文状况    D. 地形起伏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0≤H0H1H290°。根据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A. 该地可能位于北寒带    B. 该地该时段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C. 该时段直射点两次过赤道    D. 该地该时段昼夜长短状况可能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