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泛亚铁路(中泰铁路)的中线图和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泰铁路与农产品贸...

读泛亚铁路中泰铁路的中线图和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泰铁路与农产品贸易合作经历泰国政局变化和波折,终于在此次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泰国行中落地。中泰两国将合建总长800多公里的铁路,连接泰国北部的廊开府、南部罗勇府港口马普达普和曼谷,并和计划中的中老铁路昆明至万象连接,预计投资106亿美元,并将全部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建设。此次,中泰高铁合作项目的重启离不开中国高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中泰紧密的经贸关系。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材料二:下图为中泰铁路预计规划示意图

1概括中泰铁路穿越地区的气候特征。

2中泰铁路建设难度很大,分析该区域不利于铁路建设的自然条件。

3说明中泰铁路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意义。

 

(1)气候:北部冬暖夏凉,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南部终年高温,有明显旱季和雨季(沿线地区降水丰沛,季节分配不均);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2)自然条件: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或山谷相间、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3)构成我国西南地区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最便捷的通道;促进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的资源开发、优势互补、市场共享,经济共同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我国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各国的文化交流。(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气候特征与区域所处位置、地形等有关。中泰铁路从中国的云贵高原地区直至曼谷,从亚热带气候过渡到热带气候,包含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势起伏大,沿线气候特征还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2)铁路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一般从地形地势、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跨越路障等条件分析。该区域途径横断山区、中南半岛直至沿海平原,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3)中泰铁路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意义要从铁路连接的区域分析,同时还要考虑铁路本身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开发、优势互补、文化交流等。 考点:泛亚铁路的区位条件、经济意义等。 【名师点睛】第(1)题,概括铁路沿线地区的气候特征需要考虑沿线地区的位置变化及地形情况,纬度差异决定其气候的寒温热类型,而地形的变化及海陆位置可以进一步确定区域的气候类型。还有一个关键点—气候的垂直分异,遇上地势起伏大或者是相对高度大的地区,必须考虑气候的垂直变化。地(2)题,影响铁路建设的自然条件包含地形地势、自然灾害、区域水文、河湖分布、沿线气候、穿越路障等。因为本题分析的是不利自然条件,一般都是地形、灾害方面,对号入座即可。第(3)题,铁路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意义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加强基建、促进资源开发、利于文化融合和交流,等等。具体到中泰就要从铁路连接的具体区域分析,并要考虑铁路交通本身的作用。 【知识拓展】关于泛亚铁路---这条东南亚铁路走廊有东线、中线和西线3种建设构想。这三条线都以昆明为起点,新加坡为终点。其中最短的连接距离也有5000公里。中国境内的东线为玉溪南———蒙自北———河口往越南出;中线为玉溪南———景洪———磨憨往老挝出;西线为大理———瑞丽往缅甸出。泛亚铁路的建成,将构筑起连通东盟———中国———欧洲各国的第三亚欧大陆桥,使中国成为连通东盟和欧洲各国的纽带,融合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周边国家经济的崛起,对加强中国———东盟国家经贸联系、促进云南省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图和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和新加坡示意图。

材料二据法新社2013年6月20日报道,“史无前例”的雾霾19日晚袭击新加坡,严重干扰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6、7月份新加坡都会有大规模的雾霾天气,但雾霾的罪魁祸首却是印度尼西亚。

材料三海事业是指与海洋工程船舶、钻井平台等相关的制造和服务业,包括船舶设计、制造、维修、改装等。新加坡的海事业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新加坡自然资源缺乏,国土面积6475平方千米,人口543万。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门答腊岛种植油棕的有利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加坡雾霾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评价新加坡海事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查看答案

读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可能是 

A320mm    120mm    B280mm   70mm

C320mm    70mm     D.28 mm    120mm

2.下列有关图中甲处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较多

B受地形抬升气流作用影响地形雨较多

C受亚洲低压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周边偏多

D受准静止锋影响较大降水较周边地区偏多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①    B②    C③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可以看到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河流干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地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在冬季主要盛行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         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         D降水集中在夏季

 

查看答案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A. 小麦    B. 棉花    C. 黄麻    D. 水稻

3.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

A. a工业区    B. b工业区    C. c工业区    D. d工业区

4.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

A. 逐渐减少    B.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 逐渐增加    D.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