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表。 城市...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表。

城市
 

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40
 

118H
 

12H
 


 

23
 

186H
 

1617H
 

 

注: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材料二   下图为材料一表中乙城市某日正午时窗影图,并且此时窗框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1)材料一表中的正午太阳高度采用的是一年中哪一天的数据?说明判断理由。

2)理论上来讲,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甲城市楼房的日照间距比乙城市小,试述其原因。

3)试判断乙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1)冬至日。原因:冬至日时,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此时我国各地楼房影长最长,室内采光条件最差。 (2)甲城市的纬度比乙城市低,冬至日时,甲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比乙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大。 (3)乙城市的坐标为(43°N,90°E)。 【解析】试题分析: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影最长,室内采光条件最差,因此我国一般采用的是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2)从表中可知,甲地正午太阳度大于乙地,相同楼高,甲的影子短,因此楼间距要小。 (3)由图中可看出,当北京时间14点时,当地太阳高度最大,地方时12点,可算出该地位于90°E;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23.5°,可算出该地位于43°N。 【考点定位】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计算 【知识拓展】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回答题。

图中公路有A、B两处弯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加运量

B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增加了支出

C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

 

查看答案

随着T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国家间和大洲间的流通进一步加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铁路联通了(    )

A. 非洲和亚洲    B. 北美和南美

C. 欧洲和亚洲    D. 亚洲和北美

2.开凿T海峡海底隧道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    )

A. 寒潮    B. 地震

C. 潮汐    D. 飓风

 

查看答案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33.TIF

1.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  D人类活动

2.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查看答案

读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河河源的补给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2.在图示区域不能看到的景观是       

A悬挂不同国旗的商船           B火山灰土壤橡胶园

C4~5月盛开的樱花             D滴雨的原始密林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时段我国局部地区降水量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时段最有可能为

A三、四月     B五、六月      C七、八月         D九、十月

2.该时段,可能对甲地区农业带来有利影响的天气是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沙尘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