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候鸟式”迁移是指在城市务工...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候鸟式”迁移是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311.农民工不能摆脱农民身份而定居城市的原因有

①城市劳动力充足 ②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   ③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 ④农民工乡土情怀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候鸟式迁移带来

A.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B.农村留守儿童增多

C.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

D.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农民工不能摆脱农民身份而定居城市有很多原因,主要是流动人口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使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流动人口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学历的最多,其次是高中、小学,大专。再一个是进入城镇化地区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其人际交往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亲缘和地缘关系方面,很多流动人口交往的人群主要是老乡、亲戚等。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的内向性、乡土性突出,社会生活圈子相对较为封闭,他们不愿主动突破这一封闭状态,客观上形成了自我隔离状况,与流入地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相疏离。更为主要的是,很多流动人口中存在“打工心态”、“过客心态”等。在很多流动人口中,他们觉得自己的“根”始终还是在农村的家乡。因此流动人员这种自身素质不高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使流动人员很难融入当地社会。答案选D项。 2.候鸟式的迁移是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这样农民出去打工往往要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因此会产生打来那个的留守儿童,答案选B项。 【考点定位】中国的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及人口问题。 【知识拓展】城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难易融入城市社会原因: (一)经济因素导致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流动人口由于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单一,从就业范围来看,他们主要从事建筑、零售、餐饮、家政、制造等城市人不愿问津的脏、苦、累、差的工作,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加之在民工管理中诸多不合理费用的征收,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与支出常出现负值。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在造就巨大城乡差距的同时,也衍生了城市人天然的优越感。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普遍存在一种戒备、歧视和排斥心理,尤其是城市下岗失业人群,认为流动人口抢了饭碗,对他们采取敌视、打压的态度,想方设法围剿流动人口本已狭隘的生存空间。流动人口及其子女进城后的一个现实困境是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窘迫使流动人口常面临城市的繁华与自身处境的巨大落差,家庭的经济地位更加深了流动人口的自卑心理,导致其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二)流入地人口对外来人口的偏见和歧视使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长期以来,在政策优势和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优势条件下,本地人口在社会资源和竞争方面占据着优势,并由此而形成“本地人”的身份优势意识。而流动人口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上处于全方位不平等的地位,成为流入地社会的“外来人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偏见与歧视的本地人口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对待流动人口的偏见与歧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流动人口当作“外群体”看待,在认识上对其表现出偏见,在行为上对其表现出歧视。正是由于这些偏见和歧视的存在,使得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虽然同处一个社会空间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他们在社会交往上、在心理意识上都相当疏远,造成了流动人口融入当地地社会的困难。 (三)流动人口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使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流动人口自身素质相对较差。在对一份对外来务工人员做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学历的最多,其次是高中、小学,大专。社会适应能力是影响流动人口融入社会地又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调查表明,进入城镇化地区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其人际交往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亲缘和地缘关系方面,很多流动人口交往的人群主要是老乡、亲戚等。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的内向性、乡土性突出,社会生活圈子相对较为封闭,他们不愿主动突破这一封闭状态,客观上形成了自我隔离状况,与流入地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相疏离。更为主要的是,很多流动人口中存在“打工心态”、“过客心态”等。在很多流动人口中,他们觉得自己的“根”始终还是在农村的家乡。这种“打工心态”和“过客心态”使得大多数流动人口将自己的未来定位在农村,对流入地社会没有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始终保持对流入地社会一种“陌生人”的感觉。流动人员这种自身素质不高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使流动人员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四)文化与社会生活习惯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地域的不同,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形成了不一样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这使的流动人口融入这个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自然而然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形成了隔膜,让流动人口感觉融不进当地这个生活圈子。 总之,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没有社会政策和体制作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他们要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是不可能的。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仅仅是社会迈出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从社会成员的观念、社会制度的设置、社会管理机制的运作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而作为我们流动人员本身要摒弃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发扬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等精神,克服乡土文化中封闭、内向、散漫等消极思想和心理的影响,以宽容接纳的心态对待城市主流文化和市民,自觉增强对市民群体的归属感,增强城市“主人”意识,从而尽快实现由流动人口到新“市民”的转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南北纬40。之间的太平洋自然地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关于南北纬40°之间的太平洋不同纬度浮游生物、磷酸盐及鱼量分布,分析正确的是

A.北纬至南纬之间浮游生物量大是海水下沉

B.南纬至南纬20°之间磷酸盐含量降低是秘鲁寒流流经

C.北纬20°至北纬40°之间鱼量高是冷暖海水交汇

D.南半球浮游生物、磷酸盐及鱼量大于北半球同纬度区域

2.南北纬40。之间的太平洋表层和底层生物地带性明显与地带数目较多的海域是

A.低纬度大洋表层     B.中纬度大洋表层

C.低纬度大洋底层    D.中纬度大洋底层

 

查看答案

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读图4,分析1月日均最高温与日均最低温差值大于7月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     B.昼夜长短     C.河流流向         D.天气状况

2.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生长于多云雾环境,甲地是我国乌龙茶主要产地。读图3分析甲地盛产乌龙茶主要自然区位因素为:

A.光照     B.地形    C.水源     D.热量

3.该区域名优茶品种多但以原料出售为主,本地品牌企业少,60%以上的茶叶由茶农个体生产经营。未来该地乌龙茶发展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集约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B.茶农之间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个体经营比重

C.生产初级产品为主,提高附加值

D.加强宣传,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市场占有比例

 

查看答案

德国、印度、巴西、日本组成的4国集团G4携手非洲联盟于2015年9月26日向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安理会改革方案,积极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巴西和日本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德国与印度同属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与前者相比,印度发展钢铁T业优势区位条件有

A.劳动力素质高    B.水陆交通便利

C.铁矿石丰富     D.煤炭丰富

2.结合巴西轮廓图(图1)相关信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是由于

A.人地关系不协调    B.内河航运便利

C.水热资源丰富      D.地形平坦易开发

3.日本政府于当地时间201591 9日凌晨在议会上强行表决通过安保法案,这使得日本卷入战争的风险大大增加。结合日本轮廓图(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所在岛屿因南部大力发展电子T业被称硅岛

B.乙地因纬度较高而导致冬季降水量多

C.丙地所在关东平原因农业发达会有大量农产品出口

D.该国城市和T业集中日本海沿岸地区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和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某地理兴趣小组从a地沿公路步行前往b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组前进的方向与沿线河流流向一致

B.前进过程中公路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C.前进过程中兴趣小组须翻越两个山脊

D.公路选线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占用耕地

2.图中桥梁和最高点的最大高差最接近

A89     B90     C109     D110

3.有关该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受冻害

B.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土壤盐碱化严重

C.降水均匀,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D.河流冬季结冰导致航运和取水较困难

 

查看答案

气候水分盈亏量反映区域农业水分条件的好坏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优劣。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某年降水量和潜在蒸发量逐月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区域作物需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1     B6     C7     D9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