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高考)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2014.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
(2012广东高考)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和____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处。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2013天津高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请据图1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山东省从巴西等国进口优质铁矿砂,满足省内钢铁企业的需要。
(3)图3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请列举两条。
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4)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
(201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1
图2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 (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 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 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