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和“甲河相关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甲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此外,春、夏两季雪水补给占有较大比重,试分析其原因。
(2)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根据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请你提出该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各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据此完成各题。
1.下列不属于西部地区开发与整治背景的是( )
A.人口盲目增长
B.环境脆弱
C.资源丰富,区域经济高度发达
D.区域发展差异加大
2.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 )
A.耕地面积少 B.降水多且分散
C.植被破坏严重 D.降水稀少
3.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 600万公顷,占全国沙化面积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
B.西部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严重
C.西部地区风蚀严重
D.西部草原地区鼠害严重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据此完成各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Y市所在地每年1月盛行 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3)图中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泛珠三角”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1/3。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
材料二: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雁形产业发展说”认为,合理的产业分工转移应是从雁首至雁翼,再到雁尾。由此理论可以认为,“泛珠三角”地区中港澳为雁首,珠江三角洲为雁翼,内地作为雁尾。可见,“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应根据各省区的经济、技术、劳动力等不同优势建立产业分工结构。
材料三:“双转移”战略是当今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双转移”即“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图乙),这一战略的提出,在理论和实践上再度触及广东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这一问题。
(1)20世纪90年代,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在“雁形产业发展说”指导下,现今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应建立怎样的产业分工结构?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它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带动周围城市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群之一。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