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1.A 2.C 【解析】 1.图中多个方格由3到1,说明了当地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在辽宁西北部地区,是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蒸发旺盛,在地势较低的湖滨地区,极易导致次生盐碱化问题。后三项体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2.辽宁西北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热量条件也并不理想,故排除A、B两项。大牧场放牧业多位于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辽宁西北部地区是农耕区向畜牧业区的过渡带,不适宜发展这种农业类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扇形图”,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综合图表考虑,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2.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属于该地区今后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

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查看答案

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新建的小浪底水库采取调水调沙的运行模式,使得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下游主槽的过流能力显著增强。据此完成题。

1.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小浪底水利工程选择在6月15日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实现黄河流域的长治久安,我国提出了建设“数字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数字黄河”以众多高新技术为支撑:一是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采集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基础信息;二是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传输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所需基本信息;三是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数字黄河”的信息是海量的,利用高容量存储和高速度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完成;四是数字模拟系统,利用优越的计算机性能和水利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对天气系统、水流及泥沙运动、生态及水环境变化等现象的实时模拟;五是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内容全面的知识库,优化选择一个可行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

(1)“数字黄河”的五大技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支持优化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的关键环节是_________

(2)建设“数字黄河”的积极意义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3)若建立黄河流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你认为应该储存哪些方面的空间数据信息?

 

查看答案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完成题。

1.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2.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很多数字城市技术的具体应用。比如在国家电网馆,有通过手机短信就可以操控的洗衣机;在日本馆,人们通过双手就可以非触摸地在一个巨大的生活墙上实现看电视、整理相册、玩游戏等多种操作。据此完成题。

1.有关“数字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与“数字地球”并列的两大信息系统

B.能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C.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D.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数字城市”所运用的技术包括(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网络技术

④遥感         ⑤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⑥多媒体及虚拟仿真技术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⑥

3.“数字城市”的作用主要包括(  )

①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④为人类创造高效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舒适、方便、安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