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地理统计图的判读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本题结合基础知识,利用地理统计图,把握图幅的坐标轴代表的项目和图例,即可找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和消费总量变化及GDP能耗变化的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山西、陕西农业产值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该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苹果生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使当地的苹果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本区是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煤炭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查看答案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下表,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每冶炼1吨铁所消耗的煤、铁矿石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4

2

0.75

铁矿石

2

1.8

1.3

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B.③④

C.②④D.①④

2.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

A.燃料运输费用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D.废弃物的排放量

3.当地的钢铁企业准备整体搬迁至N地,对M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经济衰退,人口外迁

B.工业用地趋于紧张

C.环境污染加剧

D.煤炭企业倒闭

 

查看答案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2.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3.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水到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查看答案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中,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以下是“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读图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

B.耕地减少 用水增加 入境水流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C.入境水流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

D.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 耕地减少 用水增加

2.关于山地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说明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B.生态系统恶化是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C.山区径流量减少,径流速度降低

D.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查看答案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大庆末站,全长近1 000千米,设计年输油量1 500万吨。之前,铁路运输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主要形式。读图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下面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建成和开通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石油进口量,降低运输成本

B.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我国能源的自给率

D.改善我国东北地区空气环境质量

2.中俄原油管道末站选择大庆市,主要原因是(  )

①可利用东北地区的现有管网

②石油工业基础较好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经济发达,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