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中,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中,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以下是“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读图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

B.耕地减少 用水增加 入境水流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C.入境水流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

D.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 耕地减少 用水增加

2.关于山地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说明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B.生态系统恶化是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C.山区径流量减少,径流速度降低

D.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1.B 2.B 【解析】 1.根据联系图中“出山口径流减少”可知丙为“入境水流减少”,丁为“地下水位下降”,综合分析甲为“耕地减少”,乙为“用水增加”。 2.①过程说明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破坏,山区径流量减少,但流速增大;该地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由于人口增长,为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而对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大庆末站,全长近1 000千米,设计年输油量1 500万吨。之前,铁路运输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主要形式。读图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下面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建成和开通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石油进口量,降低运输成本

B.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我国能源的自给率

D.改善我国东北地区空气环境质量

2.中俄原油管道末站选择大庆市,主要原因是(  )

①可利用东北地区的现有管网

②石油工业基础较好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经济发达,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西调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级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有效治理我国北方的七大沙漠。据此完成题。

1.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  )

①离沙漠地区近

②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

③渤海污染程度最低

④利用地势

⑤渤海盐度较低

⑥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A.①⑤B.②④

C.③⑥D.①②③④

2.通过海水西调改善西部沙漠环境,这主要是利用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水汽输送、降水

C.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降水

 

查看答案

近年来,山东分别与山西、内蒙古开展能源战略合作,推进“晋电入鲁”和“蒙电入鲁”工程建设。据此完成题。

1.有关外电入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B.推动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实现共同繁荣

C.主要目的是解决山东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D.促进山东省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2.山西在煤矿附近大力建设坑口电站,从过去的对外输煤为主转变为输电为主,这种做法可能对山西省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B.不利于山西经济发展

C.输电的经济效益远低于输煤

D.不利于铁路运输的发展

 

查看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的整治研究。结合下图,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

A.原料地       B.消费地

C.水资源       D.交通线

2.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钢铁   B.钢铁、煤炭

C.机械、煤炭   D.钢铁、电力

3.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③该区用地紧张

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完成题。

年份

项目

1961

2005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面积(%)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雨季地表径流(109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

①降水变率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