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暑假相约乘船沿长江从上海到重庆,感受长江的自然魅力,分析东、西经济发展差异,了解规划中的沪渝沿江铁路。下面是他们收集的相关材料。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沪渝沿江铁路,起自上海,经南京、武汉至重庆和成都,横跨我国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重庆七个省市,全长2 116千米。
材料二:2008年我国部分省市经济数据统计表。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江西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GDP (亿元) | 13 698 | 30 024 | 8 116 | 5 293 | 10 600 | 11 025 | 5 098 |
人均 GDP(元) | 95 049 | 36 241 | 11 780 | 12 504 | 15 104 | 11 008 | 16 014 |
(1)沪渝沿江铁路经过的省市中,属于东、中、西经济带的各有几个?( )
A.2,3,2B.1,3,3
C.3,2,2D.2,2,3
(2)结合材料二,说明沿江铁路沿线的东、中、西经济差异及原因。
| 西部 | 中部 | 东部 |
经济差异 |
| 较发达 |
|
原因分析 |
|
|
|
(3)(多选)长江流域内部差异明显,下列关于其区域合作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够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作用,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B.能够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的优势,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
C.能够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及承接,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D.能够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中①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水源B.水源、地形
C.土壤、光照D.热量、水源
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B.海陆位置
C.地形D.土壤
3.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气象资料表。据此完成各题。
气候要素 | 具体内容 | 优势 |
光照 | 在1 400~2 300小时 | 光合作用强 |
热量 | 年均气温14.5~22 ℃, 生长期长 | 一年两至三熟 |
水分 | 年降水量在1 000~2 000 mm, 且地表水丰富 | 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
1.由表中信息可知,此地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B.两广丘陵
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
2.由上题可知,该地( )。
A.低山丘陵广布,宜发展苹果、柑橘等经济果林
B.鱼塘—台田模式是最佳的农业发展模式
C.大力发展水电,可解决能源不足现状
D.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不足
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完成各题。
1.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上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2.该省的主导工业是( )。
A.机械制造 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 D.轻纺工业
读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各题。
1.关于②处的正确叙述是( )。
①位于祁连山地的北面,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在黄河以西而得名
②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农田,灌溉农业历史悠久
③交通位置重要
④有西北重要的石油产地玉门油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③处盛产长绒棉的自然条件是( )。
A.云量多,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日照充足
C.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小
D.日照强,水分充足,土壤适宜
(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枣庄地处山东省南部,煤炭年产量在1 000万吨左右,其东部煤田现已日渐枯竭,环境质量也逐渐变差。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部门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已焕然一新,现已成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
材料二:枣庄及其附近地区图。
(1)结合材料,说明枣庄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3)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论,请你为枣庄市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