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验(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温度高的原因(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2.逆温的影响有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假如黄赤交角为15°,则 ( )
A.热带范围扩大 B.温带范围不变
C.北极圈纬度为75°N D.南回归线南移
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的“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
B.这一天,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C.这一天,我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出现极夜
D.这一天,重庆市昼短夜长
2.此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90° B.66°34′ C.23°26′ D.46°52′
下图为“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
A.30°1月 B.60°7月 C.60°1月 D.3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