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入海口处

C.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D.土壤都比较肥沃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一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两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 2. 考点: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日日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示意地球公转的方向。

(2)A、B、C、D四点中与甲地昼长相同的有,与甲地地方时相同的有              

(3)图示日期过后,乐山地区的昼将变       (长或短),乐山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       (大或小)。

(4)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你认为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查看答案

读“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在图中双虚线方框内准确绘出洋流(注意洋流性质和方向

(2)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控制地区的大陆东岸(如中美洲东部沿海)与大陆西岸(非洲西北部)降水有明显差异。控制大陆东岸的东北信风来至,导致大陆东岸降水               。而大陆西岸则相反。

(3)请描述图中a、b、c三处热带荒漠总体分布规律。

(4)图中a、b、c三处热带荒漠分布地区比较,在成因上具有很大的共同性。根据两幅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①、②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                             :①处河谷呈V型,②处河谷呈U型。原因分别是:               ①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为主;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作用加强,河谷展宽。

(2)河流在②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               。形成过程可表述为:               河口水流速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形成。如果①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               加剧,②处河口地貌面积将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特征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               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                                          

 

查看答案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盛行风风向是                风,在其控制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2)M地和N地都是属于季风气候,但N地季风气候的            (海洋性或大陆性)较强。具体表现为:N地气温的年较差比M  (大或小);降水量比M要               (多或少)些。

(3)长江的流向是               ,影响其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长江水最终注入太平洋,说明其参与了               水循环。

(4)沿120°E经线从北冰洋沿岸到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呈现               分异规律,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查看答案

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该河谷

A.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B.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C.是向斜发育成的河谷       D.地质稳定,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A.水位高时,河流堆积作用明显    B.水位低时,河流侵蚀作用强

C.流量增大时,河流搬运作用弱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程度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