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随着供暖季的到来,2015年11月3日至11月13日东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霾天气,...

随着供暖季的到来,2015年11月3日至11月13日东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霾天气,为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揭开东北“霾”藏的秘密。

材料一  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浮游在空气之中,形成的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材料二 我国2015年11月10日至12日的霾区分布图和2015年11月3日东北三省着火点分布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霾天气的气温垂直分布模型图和沈阳市11月三天的天气信息统计表。

满分5 manfen5.com

(1)从气象、工农业活动、生活方面分析东北这次霾天气产生的原因

(2)结合东北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谈谈实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1)气象条件: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处于静稳状态,同时风力小,两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工业活动:东北地区地处东北重工业基地,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固体颗粒污染物。 农业活动:作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发达,大量秸秆的燃烧增加了大气污染物。 生活: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冬温低。冬季燃煤供暖,使得污染物含量进一步增多。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的根本途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合理发展畜牧业,防止荒漠化,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提高黑土肥力。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湿,保护湿地,调节径流和气候,减少灾害对农业的危害。 【解析】 试题分析: (1)气象条件看材料三,图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近地面出现了逆温,大气层结稳定;表中显示为微风,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工业活动:东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大气污染严重;农业活动:11月农作物收割完,秸秆燃烧增加了大气污染;生活:11月东北已经开始供暖,进一步增强了大气污染。 (2)东北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和黑土肥力下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合理发展畜牧业,防止荒漠化;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提高黑土肥力;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湿,保护湿地,调节径流和气候,减少灾害对农业的危害。 【考点定位】雾霾产生的原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①风力小,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②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③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5年全国逐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下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满分5 manfen5.com

 

1.关于我国生育政策三次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次转变的原因有提高城市化水平

B. 二次转变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C. 三次转变使得资源环境压力加剧,不利于经济发展

D. 生育观念的改变影响二次和三次转变的时间间隔

2.关于全面二孩后,出现的短期爆发式出生人口增加说法合理的是(    )

A. 主要是已经拥有一孩的育龄妇女的累积生育所导致的

B. 由新婚育龄妇女生育第一个孩子形成的

C. 短期的爆发对人口老龄化没有影响

D. 爆发式出生人口消耗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查看答案

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高度(通常是距地1.5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图为北京市2007---2010年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

满分5 manfen5.com

 

1.下列月份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大的是(   )

A. 1月     B. 5月     C. 7月      D. 11月

2.导致该月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太阳辐射     B. 下垫面性质     C. 供暖期    D. 建筑增多

3.下列措施中可降低热岛强度的是(    )

A. 加快城市工业化的进程

B. 鼓励人们多开私家车上班

C. 鼓励人们夏季多使用空调

D. 增加市区绿地面积与水域面积

 

查看答案

右图为某一时期某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关于图中各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 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最低      B. 内圈的人口密度最大

C. 中圈最可能为住宅区        D. 外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关于城市各圈层人口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    )

A. 市中心区交通通达度降低      B. 内圈由工业区发展带动

C. 中圈由商业发展带动          D. 外圈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查看答案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该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水资源较为丰富。读某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双塔灌区农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 土壤肥沃    B. 地势平坦     C. 昼夜温差大     D. 水资源丰富

2.为了在不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该地区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如下规划,最合理的是(    )

A.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B. 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C. 增加瓜类种植面积        D. 增加蔬菜种植面积

3.双塔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③旱涝灾害频繁   ④水资源短缺

A .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若某海拔处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就不能正常生长森林,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下图为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影响林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①温度   ②降水   ③坡度    ④土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

A. 从30°N向南北两侧递减

B. 林线海拔最高值出现在赤道上

C. 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 50°N---70°N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

3.有关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B. 乙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C. 丙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D. 丁山脉所在地区冰川地貌分布较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