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

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价较低    B.历史悠久

C.交通便捷    D.原料充足

2.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主要导致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1.A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图示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根据横轴的距离判断,甲地位于中心地区。与甲地相比,乙地距中心地远,经济水平较低,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地价较低,A对。 位于中心的上海,具有历史悠久、交通便捷方面优势明显,B、C错。原料不是主要区位因素,D错。 2.根据图中曲线,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说明中心区及整个三角洲区域人口密度增大,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将主要导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A对。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B错。第一产业产值不会降低,产值比重会下降,C错。工业发展,可能因污染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减小,D错。 【考点】区域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区域就业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图所示,在杨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I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A.跨河桥梁较少    B.沿途站点较少

C.建设成本较低    D.线路长度较短

2.与方案I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

B.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北扩展

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

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读材料回答问题

C线之后,中国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开始D线工程,气源位于土库曼斯坦,途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中国,管道全长1000公里,其中塔方境内长约410公里,在国境各国中最长,预计2016年建成通气。该管道是世界上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它将与已经建成的连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ABC线一道,形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网,输气能力将从每年550亿立方米提升到850以立方米,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

满分5 manfen5.com(1)说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点的气候特点。

(2)在中国—中亚天然气D线穿越巍峨险峻的帕米尔高原等地区,简述工程建设中,主要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3)简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工程对中国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简述P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O地区年降水量较大而且数值变化大,推测其形成原因。

(3)N地附近生产的棉花因品质优良,出口量大有人提议扩大棉花的种植,你是否赞成,并说明观点

上海市某企业了解到中东市场每年对我国服装类产品需求量多达3.5亿件,准备在N市投资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

4)简述在N市兴办棉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

吉林省松原市地处松嫩平原南部,是我国“北方经济增长四小龙”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原市资源丰富,有“一黑,一黄,一绿,一白”, “一黑”指石油,该市有我国陆地第六大高产油田——吉林油田;“一黄”指玉米,该市地处我国黄金玉米带上;“一绿”指西部的优质草场资源;“一白”指丰富的湿地资源。

材料二:松原市位置图

[满分5 manfen5.com网]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1)简述松原成为我国“粮仓”的优势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2)分析松原市发展石化工业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松原市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查看答案

图(阴影部分表示水域),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关于右图所在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河多由东南流向西北

B.大陆西南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C.气候湿热,气候类型单一

D.近年来,最高山峰雪线下降

2.有专家指出,禽流感进入该大洲会带来“极端的灾难”,主要是因为该大洲

A.经济发达,家禽饲养规模大

B.外来人口数量居各洲之首

C.经济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

D湿地广布,候鸟迁徙必经之地

3.若某生态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图中M点及周边植被景观分布近似于图6左侧上图部分所示(注:大圆的直径约24千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年降水量由M点向四周递增

D.地下水由M点向四周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