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2.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B.巴西高原

C.南极洲            D.亚马孙平原

 

1. B 2. A 【解析】 试题分析: 1. 2.亚马孙河、巴西高原的纬度较低,没有冻融现象,B、D错,而南极洲终年低温,干燥,排除C;青藏高原可以符合石环形成的条件。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 【名师点睛】关键在于学生分析石环形成的条件——地形平坦、水汽多、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岩石颗粒不均匀,并结合条件分析发生的地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月16日济南迎来2015年最大雾霾,百米距离难看清,机场半小时停止起降,下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回答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2.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减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之上

D、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查看答案

下图A为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A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A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 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查看答案

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小船上的桅杆顶端Q与水面高差为10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M地附近陡崖顶部的高度可能为(   

A275          B290

C325          D37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

B.该地区平原面积大

C.图中A点与Q点的高差可达200

D.图中河流大致从东北流向西南

 

查看答案

2015年10月下旬上午10时(北京时间),张亮在华北地区某市一公园内游玩,下图中的甲图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乙图为张亮拍摄于此路口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据图推测张亮去往甲图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乙图中的(    

AA线路      BB线路

CC线路       DD线路

2.此时(    

A.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与4月下旬基本相同

B.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趋势与2月下旬基本相同

C.张亮远在美国纽约上学(74°W)的姐姐正在晚自习

D.全球与北京在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二分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