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喀什是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又一内陆经济特区。在我国政府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
材料2: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1)与深圳相比,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深圳和喀什经济特区属于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 甲 | 乙 |
温度带 | ① | 中温带 |
干湿地区 | 湿润区 | ② |
自然带类型 | ③ | 温带荒漠带 |
自然区 | ④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喀什以东荒漠化自然因素 (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表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
(5)喀什吸引深圳投资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B.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C.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D.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2.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A.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B.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C.废弃物综合利用
D.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A.贵州 B.云南
C.广西 D.重庆
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A.土层薄,山多坡陡
B.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C.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D.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电力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A.北线输出地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B.南线输出的主要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水电
C.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
D.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2.下列有关电力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
A.输入地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B.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优良的海港
C.输入地区能源不足,但发展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配套较好
D.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乙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C—A—B D.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