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我国云南等省份...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我国云南等省份一直遭受干旱困扰。云南省气象台2012年02月03日11时继续发布高温干旱红色预警信号,近一周以来,我省的气象干旱仍在持续,旱情加重。预计未来一周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文山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楚雄州、大理州、德宏州、怒江州、迪庆州16地区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云南长时间持续干旱的原因。(6分)

 

(2)面对干旱如何解决生产和生活缺水问题。(4分

 

(1)全球变暖等使极端天气或气候现象频繁,加剧了云南的干旱;(大气环流异常)(1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不足;(1分)去年雨季降水时间结束的早;高温天气时间长,蒸发量大;(1分)喀斯特地区不利于地表水存储(必采2分)(6分) (2)远距离调水(1分);打深井;(1分)限时限量供水,(1分)节约用水。(1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云南的降水主要由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水汽,出现大气环流异常,使得夏季风势力较弱,造成雨季变短且水量小,加上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且云南主要为喀斯特地形,不利于存水,所以导致大旱。 (2)一方面采用打深井或远距离调水补充水,另一方面节约用水。 考点:气象灾害及防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南极旅游逐渐兴起,旅游者通常先乘飞机到达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半岛一带观光游览。

满分5 manfen5.com

(1)说明南极半岛成为南极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原因(6分)。

(2)南极旅游需防范哪些安全问题(4分)?

 

查看答案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希巴姆古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

满分5 manfen5.com

(1)读左图,分析古城所在地降水较多的原因。(8分

(2)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古城选址的依据(6分)

(3读右图,古城楼房墙厚、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分析其原因。(8分)

 

查看答案

36.(24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09月22日《农民日报》“秋雨绵绵落华西”——2014年9月7日以来,一场接一场的秋雨接踵而至,四川陕西等地迎来今年时间最长的一次降水过程,局地发生暴雨洪水灾害。(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指渭水流域、汉水流域、重庆、四川等地区的秋雨)。陕西当地俗称“秋淋”,四川等地也有“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里墒”之说。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雅安市是中国四川省中部偏南下辖的地级市,素有“川西咽喉”、雅安自古多雨,有西蜀天漏之说,俗语“雅无三日晴”,号称雨城。

(1)根据表描述雅安气候特征(6分)

(2)据图甲、图乙分析地形与雅安雨城形成之间的联系 (8分)

(3)简述华西秋雨对四川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10分)

 

查看答案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下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关于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输沙量和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

2.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长江干流水位高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3.关于三峡水库排蓄水对鄱阳湖吞吐作用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蓄水期泥沙输出量增大                   B.泥沙的吞吐量差变小

C.流量的吞吐量季节变化变小               D.流量的吞吐量差变大

 

查看答案

一道中梁山将重庆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两城。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东西协调发展为题,通过“西城再战”,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九龙坡区西城与东城相比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土地价格高

C交通便利             D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

2.九龙坡区“西城再战”的有效措施是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D建卫星城,开发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