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回答问题:(共11分) (1)F山脉名称 ,走向是 (2分) (2)写出...

读下图,回答问题:(共11分)

满分5 manfen5.com

(1)F山脉名称  ,走向是      (2分)

(2)写出下列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G     ;(2分)

(3)写出下列山脉所属流域的分界线:C是     的分界线;(2分)

(4)试分析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至少3条)(3分)

(5)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  ,名称是 (2分)

 

(1)武夷山 东北-西南 (2)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3)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4)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 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⑥河流的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⑦农业上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 (5)Q 喜马拉雅山脉。 【解析】 试题分析: (1)F山脉地处台湾海峡西侧省区,应该是武夷山,呈东北-西南走向。 (2)G山脉为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3)C为南岭,它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 (4)E山脉为秦岭,它与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比如它的界限意义有: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 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⑥河流的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⑦农业上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 (5)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图中代号为Q。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形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满分5 manfen5.com

(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2分)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5分)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旱地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优势、劣势:(4分)

优势:                                                  

劣势:                                                  

 

查看答案

1.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2.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沙尘暴天气是造成荒漠化面积扩展的主要外力作用之一,结合下图,回答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该地发生沙尘暴频率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图示区域的沙尘暴到达华北地区,降尘会(    )

A.引发草场退化         B.增加土壤肥力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加剧缺水问题

3.风沙天气也会引起沙丘流动,甲地区流动沙丘的移动方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子西南向东北

 

查看答案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完成下题。

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灾害的技术是(    )

A.GPS、GIS          B.RS、GIS

C.GIS、数字地球       D.RS、GPS

2.导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②风力较弱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盲目开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地理信息技术已为人类广泛应用,下列用法最合理的是(    )

A.利用GPS来监测森林火情

B.利用GIS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利用RS设计旅游路线

D.利用GPS测量珠峰高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