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共18分)材料一:安徽省某山风景区(118°E, 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

(共18分)材料一:安徽省某山风景区(118°E, 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海拔多在50米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同时又属国家凤丹原产地。每年,各色牡丹和石林组成壮观的花海石林,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称。

材料二:图为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图为该山山麓地区气候资料图 (曲线表示气温,柱状图表示降水)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二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______________。(2分)并结合材料二和三,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

(2)根据材料一和三,分析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四,分析该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____月。(2分)并仅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否适合种植牡丹。(6分)

 

(1)(共6分)①④②③ (2分) 发育过程:①该山原是海洋环境,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结构。②伴随着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升出地表。③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所以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④溶洞内则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钟乳石等景观。(每小点1分,共4分) (2)(共4分)降水量逐月减少(2分)(无逐渐或持续,不得分) 原因:①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②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每小点1分,共2分) (3)(共8分)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或4、5月份)(2分)(只答4月份,不得分) 不适合。(2分) ①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容易积水(或不适宜排水);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光照充足,但夏季高温,烈日曝晒;③降水充沛,气候较湿润;④水系发达,土壤粘重。(每小点1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生成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酸性水溶液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地貌,海洋环境①,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沉积岩层结构。后由于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沉积在海底的石灰岩层升出地表②,形成的山地。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所以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等作用,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③;溶洞内则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即磷酸氢钙又由于水蒸发而形成磷酸钲),形成钟乳石等景观④。 (2)由图可知:6月降水最多,6-8月降水量逐月减少。安徽地处长江流域,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到了7、8月份当地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 (3)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7、8月降水少的伏旱天气不利于牡丹生长开花。当地1-2月份平均气温都低于10℃,4-5月温度在15-20℃间,利于牡丹开花;所以该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4、5月份。 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容易积水,不利于牡丹生长;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光照充足,但夏季高温,烈日曝晒,不利于牡丹生长;夏季降水充沛,气候较湿润,不适合喜燥的牡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网密布,地带性红壤,土壤粘重,不疏松,不利于牡丹生长。 考点: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B、EF分别是半个晨昏圈和半个经线圈,AB、EF相交于O点且平面垂直,O是它们的中点,P是EF上的最南点。读图,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若OP间的纬度差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则(    

A.F在O点正南方位        B.B在O点正北方位

C.A在F点东北方位        D.E在P点正南方位

2.若OP间的纬度差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则(    

A.A地昼短夜长、B地昼长夜短

B.E地和F地昼夜等长

C.E、F两地昼长均达到一年中最大

D.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

3.一年中,O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    

A.0°               B.23°26′

C.46°52′          D.90°

 

查看答案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对比(   

A.甲地冬季风力大于乙地                B.甲地夏季风力大于乙地

C.甲乙两地夏季风力相等                D.甲地夏季风力小于乙地

2.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已知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其(    

A.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

C.受暖流时间长                        D.位于山地迎风坡

3.该区域冬雨率过高,则(    

A.年降水总量大                        B.冬季洪涝灾害严重

C.植被耐旱性较差                      D.气温年较差大

 

查看答案

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海拔最低处,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处。读图A艾比湖流域示意图、图B艾比湖周边示意图,回答下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现今艾比湖湖水的补给和湖泊类型是(      )

A.受b、j、k河直接补给,为淡水湖

B.受b、j、k河直接补给,为咸水湖

C.受b、j河直接补给,为淡水湖

D.受b、j河直接补给,为咸水湖

2. b、k两河河口三角洲位置自1966年至今的变化趋势是(    )(注:前移、后退均针对河流流向而言)

A.b河、k河三角洲位置均前移

B.b河、k河三角洲位置均后退

C.b河三角洲位置前移、k河三角洲位置后退

D.b河三角洲位置后退、k河三角洲位置前移

3.艾比湖萎缩,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     )

A.空气质量提高                    B.生态系统不稳定

C.湖水下渗,地下水增多            D.含盐粉尘减少

 

查看答案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图是我国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         D.海陆位置

2.关于我国林线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林线高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我国林线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海南省

C.藏南林线海拔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D.西北林线比东北高主要是因为西北干旱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回答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    

A.热岛效应         B.地下水缺乏

C.内涝积水         D.干岛效应

2.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径流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    

A.降水量少              B.硬化地面增加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率低

3.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 “转化为径流降水量” 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