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农业文明时期主要起地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

下图为农业文明时期主要起地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过去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区域位于贺兰山东部,距海遥远,降水较少,但有黄河流经,水源充足,在农业耕种过程中,过去长期采用大漫灌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类物质在地表积累,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逐渐加剧。 2.A、B不是人为原因,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不会导致荒漠化。该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植被破坏。 考点: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成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们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青海湖    ②滩涂     ③沼泽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3.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

4.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回答以下问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k㎡/y)

1560

2100

2460

 

1.表中显示90年代以前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农牧过渡地带,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解决人民的生活用能问题,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为了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

 

查看答案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1.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植被和土壤       B. 土壤和气候

C. 气候和地形       D. 地形和植被

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该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C. 该线以北典型植被是温带常绿阔叶林

D. 该线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查看答案

超强台风给某地区带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2.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GIS技术   RS技术   GP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4.遥感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   

①残疾人口普查 ②森林普查 ③小麦病虫害监测 ④交通点位导航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中央气象台2014年10月20日报道,近强冷空气对我国北方地区带较大影响,气温普遍下降5~10℃,风力达6~8级,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雾霾天气。

(1)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的方向画在下图中。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2014年9月19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

满分5 manfen5.com

(2)材料2中影响海南岛将出现中到大雨的天气系统是      ,导致出现中到大雨天气的原因是               。结合图示,此天气系统东部比西部风力        ,判断理由是                    

(3)材料1所示天气中,可能会伴随出现冷锋系统,请画出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

材料3: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气候类型图”和“风向模式图”。

满分5 manfen5.com

(4)M图是                 半球             季。

(5)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在M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