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B所示地区都是灌溉农业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AB两地区为世界著名产棉区,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科技先进 B.土壤肥沃 C.劳动力充足 D.光照和灌溉水源充足
2.图中所示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洪涝危害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石漠化 D.酸雨危害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修建水库后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及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①植树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3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气候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A.光照条件差 B.风沙危害严重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水土流失加剧
2011年8月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聚焦中国水流困局》,集中报道了目前中国水电的发展现象。结合某年我国可开发水能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符合我国可开发水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区域发展实际的是
A.该地区工农业发达,用电需求量大
B.该地区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C.该地区科教发达,水电开发技术好
D.该地区地质条件优越,水电建设条件好
2.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水电开发无序,引发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越来越注重的是
A.水电开发与生态建设的统一 B.水电开发的技术
C.水电开发的经济效益 D.水电开发的规模.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无污染、农作物生长时间长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水蚀作用 B.风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过度放牧 C.滥伐森林 D.环境污染
3.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禁止乱砍滥发 B.大力开发梯田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