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多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读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a、b两河之间分水岭南北两侧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植被为温带草原
B.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北侧a河含沙量小,南侧b河含沙量大
D.北侧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南侧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关于图中甲处和乙处河谷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甲处内力作用表现为岩块下陷,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
②甲处内力作用表现为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
③乙处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上升,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
④乙处内力作用表现为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分)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下表为该省区2000年~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表。读图表,完成(1)~(3)题。
(1)该省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是 。(4分)
(2)依据年均温分布状况推测该省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8分)
(3)分析该省区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10分)
(18分)下图分别为甲、乙两国略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显示,甲、乙两国地形的共同特征是 和 。(6分)
(2)乙国城市主要分布在该国的 ,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和 。(6分)
(3)两国钢铁工业较发达,其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和 。(6分)
北京时间5时16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M地(64°W,40°30′S)拍摄到太阳位于海平面上的景观照片(如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照片的拍摄日期最可能是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2.此时太阳位于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3.该日北京的昼长约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下图表示某河段在自然状态下河岸的变迁状况。读图,完成下题。
有关该河段河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处河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甲时期河岸形成时间早于乙河岸
C.河岸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D.①②③三处,①处侵蚀作用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