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4分)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

(24分)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

材料二  “老天府”和“新天府”分布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天府”之一藏南谷地简图。

满分5 manfen5.com

 

 (1)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历史上“老天府”分布地区共同的优势条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黯然落选,请你分析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3)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垦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4)指出藏南谷地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5)图中甲乙两地最具特色的能源分别是什么?成因是什么?

 

(1)地形: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半湿润地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文: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生物土壤:土壤较肥沃,植被覆盖较好,生物较丰富。(每要点1分,4分) (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下降。(2分) (3)①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加大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疏干沼泽,种植粮食,使“北大荒”成为“北大仓”(2分);②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垦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沼泽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容纳降解污染物等环境价值(2分),大量垦荒造成黑土流失、侵蚀加重、生态恶化等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开始退耕还湿地(2分); ③现又被评为“新天府”:退耕后生态环境好转,使三江平原地区人地协调发展成为新天府(2分)。 (4)分布特点:从东南向西北减少(2分); 成因: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2分),在谷地因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越向西北深入水汽越少降水量越少(2分)。 (5)甲地水能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径流量大,落差大(2分)。乙地太阳能丰富,该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历史上的“天府”指的是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所以从影响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去分析即可。结合图分析,历史上的“天府”,主要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便于耕作。位于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河流较多,灌溉水源较充足。土壤较肥沃,植被覆盖较好,生物种类、数量较丰富。 (2)新天府的评选条件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和谐,居民幸福感较高的区域。从图上看出,老天府如太湖平原,渭河平原,及北京、沈阳、太原等地,因为农业基础好,经济增长快,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的范围、强度扩大,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下降,所以落选。 (3)①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首先要解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问题,为此加大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疏干沼泽,种植粮食,使“北大荒”成为“北大仓”,增加了粮食的产量,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 ②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垦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沼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容纳降解污染物等环境价值;大量垦荒造成黑土流失、侵蚀加重、生态恶化等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开始退耕还湿地、还荒。 ③现又被评为“新天府”:退耕后生态环境好转,使三江平原地区人地协调发展,居民的幸福感较高,符合成为新天府的条件。 (4)分布特点:读材料三图,根据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到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成因:藏南谷地的丰富降水的水汽,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携带丰富水汽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在谷地因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越向西北深入,携带的水汽越少,降水量越少。 (5)从材料中已知,甲地降水量大,雅鲁藏布江径流量大。甲地位于青藏高原 的边缘,落差大,所以最有优势的是水能资源丰富。乙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最有优势的是太阳能资源丰富。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14分)

满分5 manfen5.com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4分)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4分)

 

查看答案

设P点是某日晨线和经线M的交点,当P点位于北极圈上时,当地地方时为2时0分。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以下两题均假设地球为平滑正球体)。

1.该日P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A.正南         B.正北         C.东南         D.东北

2.当日日期最接近

①1月21日    ②2月21日    ③4月21日   ④5月21日 

⑤7月21日    ⑥8月21日    ⑦10月21日  ⑧11月21日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地局部等高线图,图中各点数据是该地某地理事物的实测高程。若图中数据反应   的是当地同一岩层(下图中以阴影表示)顶部的海拔,则从P到Q的地层分布和地貌形态最可能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省区铁路线分布简图及图中甲地附近某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据图对该省区交通运输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省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联运条件差

B.图中A方向铁路线是京沪铁路

C.图中B方向是京九铁路线

D.该省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城市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工业城市

2.图示所在区域正处在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是区域工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城市化是区域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生产对区域工业化发展影响不明显

D.地理位置是区域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查看答案

下图甲、乙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满分5 manfen5.com

 

1.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

2.从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推测

A.图示期间年平均气温升高             B.图示期间人口大幅度增加

C.图示期间铁路、公路密度加大            D.图示期间水资源日趋紧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