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为以焦作(35°N,113°E)为中心的半球示意,Q点位于赤道上,此刻昼半球与...

图为以焦作(35°N,113°E)为中心的半球示意,Q点位于赤道上,此刻昼半球与图示区域重叠达到最多。读图完成10~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示时刻,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太阳直射Q点

B.伦敦所在区时为凌晨4时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时间

D.河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图示日期,下列关于焦作、P、Q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A.三地太阳日出方位相同

B.三地中P地的白昼最短

C.三地日出时地方时刻相同

D.三地中Q地的正午太阳最大

 

1.D        2.A 【解析】1.焦作纬度为35°N,为使得昼半球与图示区域最大程度的重合,即太阳直射点最大程度接近焦作,所以太阳直射纬度为北回归线。焦作的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时28分,所以伦敦的区时为4时28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上,南极昆仑站处于极夜时间。河南各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在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河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图形表示一个正圆,焦作纬度35°N,所以P点纬度为55°N,在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上时,三地日出方位均位于东北方向。焦作、P点白昼均最长,赤道上Q点昼夜等长。三地中焦作和Q点位于同一经线上,Q纬度低、白昼短,焦作纬度高、白昼长,所以焦作日出早。太阳直射纬度在北回归线,距离焦作更近,所以三地中焦作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某城市的空间资料,读某城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后得出的统计资料。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甲区有11000人、乙区有18000人、丙区有17000人;已知城市计划分区每一方格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比例而定。完成8~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GIS软件中将人口数据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向量图层结合后,转换为图b的网格式数据,则图中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

A.2500             B.3000            C.4500             D.6000

2.据地价和土地利用图层,推断该区域交通图层最有可能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该图是我国东南某地的地形地质图,该区域石灰岩广布。分析完成6~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P站水量比Q站明显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QP之间

A.蒸发旺盛                B.下渗量大

C.灌溉引水多              D.降水量减少

2.该区域土地不合理利用易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海平面上升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旱涝频发

 

查看答案

图左侧为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右侧是以300°视角分别从A、B、C、D四点俯看本区的网面立体图。读图完成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该图等高线图中A、B、C、D四个观测点所见到的起伏形态依次对应的是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

生产费用最低的方案就是企业生产布局的最优方案。生产费用包括原材料取得费、生产加工费和产品销售费三部分,其中原料取得费和产品销售费受运费影响。下图为某企业运输费与生产区位的关系图,图中RM为原料地,T为交通中转地,M为消费市场。读图完成3~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运费对生产区位的影响来考虑,该企业应布局在

A.RM               B.M             C.T             D.RM与M中间任意一处

2.下列工业与上述企业布局相似的是

A.鞍山钢铁工业     B.硅谷电子工业    C.三峡水电站    D.镇海石化工业

 

查看答案

双低菜籽油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最富营养的食用油之一。世界油菜籽生产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总产量方面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油菜籽的品质方面比较落后,不仅杂质较多而且含油量偏低。同时,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植物油的消费也日益增长,1999年以来,每年进口油菜籽位居世界第一。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油菜籽总产量世界第一,但仍需大量进口的原因是

A.油菜种植业的商品率低               

B.国外市场价格较低

C.油菜籽品质落后                     

D.市场需求量大

1.我国要提高油菜籽质量亟需

A. 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