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完成2-3题。 1.下图图1中A、B、C、D四幅坐标图中,与图2中的甲地...

读下图,完成2-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图图1中A、B、C、D四幅坐标图中,与图2中的甲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

 

1.B 2.C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四张图幅相同的图纸上分别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澳大利亚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查看答案

(7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图示省份南部的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说出图中祁连山脉的走向及其两种地理意义。(6分)

 

 

   (2)根据图中信息,说出兰州的区位特点。(6分)

 

 

   (3)甲、乙两地都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决定其农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试比较该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点。(8分)

 

 

   (4)结合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关联性,简述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的原因。(要求写出四点,8分)

 

 

 

查看答案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世界部分区域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全世界20个缺水国家,中东占11个,世界人均水资源7000米,2006年中东人均1000米。

   (1)A水域的名称是                      ,C河流名称是        。(6分)

 

   (2)甲、乙两地早灾频繁,但其成因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旱灾成因的差异。(6分)

 

 

   (3)长期以来,甲乙两地在水资源利用f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解决水资源问题应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哪些?(要求回答两点)(10分)   

 

 

   (4)甲、乙两地战略地位重要,就石油方面而言,请说明两地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战略意义。(6分)

 

 

查看答案

图3为某区域示意图,图4反映图3中的P地河谷剖面,图5反映图3对应的湖泊水位惰况。读图分析,回答9-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图3、4中的信息,判断河流流向、P地地质构造分别为                                (    )

    A.自北向南    断层                          B.自南向北  地堑

    C.自南向北   向斜                            D.自北向南  地垒

2.若R城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时,则湖泊类型和蓄水范围分别是    (    )

      A.外流湖  a       B.内流湖               C.淡水湖  b       D.咸水湖  b 

3.有关图示地区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    )

    A.R地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

    B.S地光热资源丰富,宜种植葡萄、柑橘等水果

    C.R地冬暖夏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D.S地终年温和多雨,发展园艺业条件优越

 

查看答案

表1为“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读表完成7—8题。

项目

年末数(万人)

总人口

132 802

出生人口

1 608

死亡人口

935

城镇人口

60 667

乡村人口

72 135

男性人口

68 357

女性人口

64 445

65岁及以上人口

10 956

1.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C.出生率高,每年都净增人口              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

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

       A.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教育、医疗压力过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