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 ...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1.D 2.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空1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⑴大洲:丙        、乙       

⑵湖泊:B      

⑶运河:E       ,沟通了A     和C       

⑷海峡:F      ,沟通了                 

海峡:G     

⑸国家:J        、K        。E      

(6)本区重要的资源:            。

 

查看答案

(9分)图是“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回答下

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若图中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其可能相同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是:(填序

号)       。 (1分)

①  太阳高度相同   ②地方时相同   ③昼夜长短相同   ④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⑤地形相同   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    ⑦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2)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有相同的气候类型,其中面积最广的是            。(1分)

(3)若图中b点分别在中国、美国境内,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但成因却有所不同:中国                                                 

美国                                                    。(3分)                                                                        

(4)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美两国人口迁移方向存在差异,试作简要对比。(4分)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2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2分)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1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2分)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2分)

(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2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2分)

 

查看答案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A.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    

B.伦敦—雅典—莫斯科—惠灵顿—旧金山

C.伦敦—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   

D.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旧金山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有四个城市位于东半球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一致

3.该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抑制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应对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荒漠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