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 “我国...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 “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2分)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__                                                  _______                                                     ___。(5分)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4分)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2分)(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分);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发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其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5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资料,完成各小题。(13分)

资料1:中国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资料2: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            ________ 产业。(2分)

资料3: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读下图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分)

(3)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 _____                                                              (4分)

 

查看答案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地区;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4分)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水稻土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特点?(6分)

                                                                        

                                                                         

                                                                          

 

查看答案

(10分)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图4是“山西省及煤炭分布简图”,图5是该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山西省所处的地形区是              ,(1分)其东侧为                 山脉。(1分)

(2)山西省日益重视煤炭的加工转换,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这种做法对山西省来说,有何利弊?(4分                                                                           

                                                                                

                                                                                  

(3)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5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4分)

                                                                         

                                                                             

                                                                             

                                                                            

 

查看答案

“3s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据此完成24~25题。

1.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随身携带

A.GPS信号接收机  B.全球定位技术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2.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不属于遥感应用领域的是

A.资源调查   B.人口增长预测    C.环境监测    D.自然灾害调查

 

查看答案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21—23题。

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  围湖造田   ②  水土流失严重   ③  蒸发和下渗   ④  引水灌溉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① ④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3.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