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2 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6~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桂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经济条件         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         D.生态环境 

 

1.B 2.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构建模式图(图2),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3~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具寒流性质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动力为西风

 

查看答案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1,回答1~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查看答案

(15分)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    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   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           的作用。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    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查看答案

(8分)读南极洲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图中用符号“▲”标出昆仑站的大致位置。

(2)昆仑站在长城站的           方向。

(3)科考船“雪龙”号出征南极,从地理角度分析要克服的最大困难:

在极圈附近海域是                                            

在50°S附近海域是                                          

(4)如果一架飞机沿晨昏线由A到C,其飞行方向是                     

(5)南极被称为“寒极”,形成原因有:                                         

 

查看答案

(9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2分)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4分)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乙。

(3)据图乙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3分)

2008年10月16日,万众瞩目的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发布站名,定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  海拔4087米)。这是我国继长城站(62°13′S,58°55′W)、中山站(69°22′S,76°23′E)之后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说,这将实现我国对南极的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我国惟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将于本月20日上午10点钟准时从位于上海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载有130余名科考队员和船员,出征南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