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1953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到1956年,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了。下列成就属于1953-1956年的是
A. 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 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 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中国成为华约组织成员国
(题文)下图是清末漫画《官场之活剧(廿三)捕风捉影》,它表明
A. 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B. 青年学生成为革命主力
C. 清廷统治岌岌可危
D. 革命党人广泛发动群众
下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该作品意在
A. 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C. 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果
D. 嘲讽日本侵略者不自量力
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A. 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 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 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 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1946年,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共计38人。国民党代表8人,中共代表7人,民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代表9人。会议过程中,中共代表与民盟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材料表明
A. 民主党派和中共利益完全一致 B. 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得以落实
C.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已消除 D.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构成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