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金秋九月,我们来到了新的学校,过起了新的生活-----初中生活。为了加强同学们的...

    金秋九月,我们来到了新的学校,过起了新的生活-----初中生活。为了加强同学们的相互了解,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共创优秀班集体,某校七年级级二班准备以“齐心协力,共创优秀班集体”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假如你是该班的同学,请你也参与进来,完成下列活动:

(畅所欲言)有位同学在班会上这样说道:我心目中的班集体,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是一个互相帮助的大家庭,是一个天天向上,奋发图强的整体。

(1)你认为什么样的班集体是有良好氛围的班集体?

(生活回放)班长指出,在过去的两个月的初中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影响我们班集体的发展。

(2)回顾中学以来的学习生活,请列举同学中出现的与创建优秀班集体不相符的行为。

(落实行动)我们班集体是由来自不同学校的新同学组成的,优美的班级乐章要靠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

(3)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班集体更加优秀?(或集体建设的做法?)

 

(1)美好的集体是民主公正的。美好的集体是充满关怀和友爱的。美好的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美好的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2)如迟到、旷课、打架斗殴、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破坏公物、乱扔垃圾、上课说话等。 (3)集体建设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让她凝聚每个人的才华和智慧,并坚信集体的愿景和目标经过努力一定能实现。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长领导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民主制定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培养自治精神。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解析】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美好集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美好集体可以从民主的公正的、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善于合作的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班级实际,从班级中的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建设优秀班集体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从自主建设,自我管理,确定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民主制定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培养自治精神,共同创建良好的集体氛围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会调控情绪)近年来,一系列“掌捆门”事件似乎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国人变成了“愤怒的小鸟”:在武汉汉阳,一名女公务员乱穿马路,被市容监督员劝阻,结果这位女公务员就当众给了市容监督员两个耳光。在杭州,一个小伙子因在公交车上没有让座被扇耳光,济南、吉林和兰州也相继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不让座就被扇耳光”似乎大有被推广之势。在北京西站,一名男子因挤公交插队也被人狠狠揍了一顿。无理取闹也好,披着正义诉求的外衣也罢,此起彼伏的耳光声,说明国人的脾气正在变得越来越糟。

(1)“掌捆门”事件体现了哪一种基本情绪?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情绪对人的影响。

(3)我们应如何调控情绪才能不做“愤怒的小鸟”?

 

查看答案

年仅15周岁八年级学生李某经常旷课逃学,到网吧玩游戏,期末考试后,老师公布了班级排名,他排在最后一位。李母对其前途失去信心,回家后将他暴打了一顿。李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并留在外地工厂做工。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和行为违反了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的几种保护?

(2)我国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

 

查看答案

诗人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长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白松不能适应环境

②个人离不开集体,良好的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

③只有在良好的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焕发生机

④集体与个人的成长没有什么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这要求我们

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③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