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小萍是某校八年级学生,她的爸爸因经营的个体网店事务繁忙,便要求小萍退学给...

    材料一 小萍是某校八年级学生,她的爸爸因经营的个体网店事务繁忙,便要求小萍退学给他帮忙。老师劝他不要让小萍退学,他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小萍哭着说:“我要上学。”

材料二 在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随手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比比皆是。52.4%的受访者认为“不遵守公共秩序”是最大的社会公德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结合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对两则材料进行简要分析。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权利,成就美好未来?(三个方面即可)

 

(1)材料一中小萍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这会影响她健康成长。小萍可以运用法律知识与父亲沟通,也可以寻求学校老师或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还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材料二中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是没有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同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作斗争,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2)要增强权利意识,珍惜自己享有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依法行使权利,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当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维护权利;等等。 【解析】 (1)第一则材料,该题考查受教育权。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小平爸爸非让小平退学到饭馆儿帮忙,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是违法行为,小平可以运用法律知识做父亲的工作;也可以寻求学校、老师或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还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第二则材料,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是最大的社会公德问题,是不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表现,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宣传,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据此解答即可。(2)本题要求回答公民行使权利应注意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可以从增强权利意识;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维护权利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观察图片。

材料二 2018年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根据白皮书,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是如何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查看答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政府工作在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这段话引起同学们的热议。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它启示人们要(  )

A.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举报危害国家行为

B.提高防范意识能力,善于识别各种伪装

C.增强法律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

D.加强国家安全立法,国家安全方可无忧

 

查看答案

桂林的刘先生通过当地某快递公司向广东的朋友朱先生邮寄价值3000多元的衣服,20多天后邮寄的包裹遗失,刘先生与快递公司协商无果。在这种情况下,刘先生可以(  )

A.纠集几个好友到快递公司闹事

B.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赔偿损失

C.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D.在朋友圈大骂快递公司不诚信

 

查看答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每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这一天,各地纷纷开展多种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让宪法法律融入百姓生活。开展这些活动,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我国宪法是(  )

A.公民意志集中体现

B.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C.所有法律相加之和

D.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