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脱贫攻坚 共建共享) 材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党的十...

(脱贫攻坚 共建共享)

材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开发工作是我们的一个突出短板,政府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扶真贫、真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如期脱贫“一个都不能少”。

(1)我国政府“脱贫攻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一根本原则?

(2)我国政府为脱贫攻坚、帮扶弱势群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3)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根本上讲,我们必须要找准的中心是什么?

(4)实现 “脱贫攻坚”,帮扶弱势群体,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1)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2)①政府应坚持以经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给贫困地区以资金、技术、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开发领域的改革创新;③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④坚持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较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和帮扶,给贫困地区特殊的政策支持等。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①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努力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做好准备;②应该关注社会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成就和政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③积极参与扶贫志愿活动,与贫困地区同龄人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给贫困地区人民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解析】 (1)本问旨在考查共同富裕和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结合教材知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材料中的脱贫攻坚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2)本题属于做法类试题,解答此题要注意审题,问题是我国政府为脱贫攻坚采取了哪些措施?可从政府应坚持以经建设为中心,给贫困地区以资金、技术、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坚持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等角度说明。(3)本题旨在考查我国工作的中心。结合教材,扶贫的目的是脱贫,问题是从根本上讲,我们必须要找准的中心,那么,从根上来说,脱贫的措施应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本题为做法类试题,实现 “脱贫攻坚”,帮扶弱势群体,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可从中学生应该贫困地区的发展,积极参与扶贫志愿活动,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成就和政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努力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做好准备等方面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理论自信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

(4)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学法守法 树立信心)

请阅读下列新闻片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片断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要“从娃娃抓起”,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一开始就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

(1)要让法治“从一开始就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你认为广大中学生应该付诸哪些实际行动?

 

片断二:2018年6月1日晚,一艘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倾覆。截止到9日下午6时,共有434人遇难,8人失踪、14人生还。面对亲人遇难的重大灾难,有的人悲痛欲绝,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2)为抚慰遇难者家属悲痛的心灵,请你用挫折和生命的相关知识对他们进行疏导。

 

查看答案

小林和家人开了一家餐馆,他们遵守法律规定,使用清洁能源,拒绝使用“地沟油”,对生活垃圾交由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赢得了大家的点赞。大家点赞是因为小林一家遵守了

A.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 自愿、公平、诚信原则

C. 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原则

D.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查看答案

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①人身关系  ②财产关系  ③政治关系  ④社会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8年10月10日,东营市政府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体化改革 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建立随迁于女登记制度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让符合政笑的随迁子女享受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不低于在校寄宿生的30%。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维护随迁子女的基本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③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④彰显了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