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修改宪法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其中新设的监察体制更是引起社会的热议。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建立起完整的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这
A. 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B. 能够消除违法乱纪现象建设高效廉洁政府
C. 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创新举措
D. 说明反腐倡廉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这
A.说明坚持依法治国就能够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B.表明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C.符合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D.要求我们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说明
A.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B. 公民享有的人权的内容很广泛
C. 尊重和保障人权只是国家领导人的事
D. 我国的人权保障工作做得不到位
中国法院网发表文章《入党誓词应当突出强调遵守宪法和法律条款》。文章认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中应当明确强调全体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因为
A.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B. 宪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基础
C.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
建设法治国家,做守法公民
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写道:“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至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大会分别举行第五、第六、第七次全体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之后,分别举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仪式。
材料三:班里几位同学发表对宪法的看法:
小李:“最近学校里开展‘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活动真好。”
小王:“是啊,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到18周岁,公民的权利就得到宪法保障了。”
小张:“说的有道理,这样才能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工作人员、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就职时为什么要选择宪法作为宣誓对象。
(2)请你分析小王和小张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请设计二种普及宪法知识的活动形式。
(4)为了弘扬宪法精神,感受宪法力量,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材料一:云南宣威一男子持有身份证去当地银行办理业务时,被要求开具户籍证明。为此,当地警方霸气“怼”银行称,按照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此类证明,若再让群众往返,将通报银行单位的纪检部门,此回应获网友力挺。
材料二: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下称《规定》),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以来,浙江企业、群众普遍感受到办事的便捷。在浙西南偏远的庆元县岭头乡大际头村,如今村民们在村里通过网络就能办理社保手续。刚刚尝过甜头的吴家宝老人得知“最多跑一次”改革立法,连连点头称赞。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目前一些机关或单位存在什么问题?
(2)浙江省推进“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说说,正确行使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国家机关应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