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说明
A.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B. 公民享有的人权的内容很广泛
C. 尊重和保障人权只是国家领导人的事
D. 我国的人权保障工作做得不到位
中国法院网发表文章《入党誓词应当突出强调遵守宪法和法律条款》。文章认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中应当明确强调全体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因为
A.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B. 宪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基础
C.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
建设法治国家,做守法公民
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写道:“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至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大会分别举行第五、第六、第七次全体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之后,分别举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仪式。
材料三:班里几位同学发表对宪法的看法:
小李:“最近学校里开展‘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活动真好。”
小王:“是啊,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到18周岁,公民的权利就得到宪法保障了。”
小张:“说的有道理,这样才能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工作人员、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就职时为什么要选择宪法作为宣誓对象。
(2)请你分析小王和小张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请设计二种普及宪法知识的活动形式。
(4)为了弘扬宪法精神,感受宪法力量,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材料一:云南宣威一男子持有身份证去当地银行办理业务时,被要求开具户籍证明。为此,当地警方霸气“怼”银行称,按照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此类证明,若再让群众往返,将通报银行单位的纪检部门,此回应获网友力挺。
材料二: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下称《规定》),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以来,浙江企业、群众普遍感受到办事的便捷。在浙西南偏远的庆元县岭头乡大际头村,如今村民们在村里通过网络就能办理社保手续。刚刚尝过甜头的吴家宝老人得知“最多跑一次”改革立法,连连点头称赞。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目前一些机关或单位存在什么问题?
(2)浙江省推进“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说说,正确行使权力,让权力为人民服务,国家机关应怎样做?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必需品。比如,现在的初中生基本都拥有自己的QQ和微信账号,很多初中生在节假日都使用QQ和微信与同学、亲友或网友进行交流和沟通。这说明自从有了网络,尤其有了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之后,人们便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人们就可以在各种网络空间、论坛上畅所欲言。
对此,有人认为: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权利,网民的言论不受限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请对以上观点进行辨析。
材料一:2017年12月29日,广东首个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聂磊在该区召开的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高票当选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材料二: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它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最具活力的监督。如上面漫画所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哪些重大意义?
(2)公民行使监督权,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