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某中学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组织各班制作展板进行宣传。
下面是学生设计的展板内容,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三个内容。
(1) 法律链接:《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__________。(补充一部法律)
(2)以下是展板中的材料,留白处由同学们自由表达感言。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内容 | 我的感言 |
12月13日被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行径残暴,铁证如山;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 ① |
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国歌法》。 ◊侮辱国歌,追究刑责; ◊这是一首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歌,是每一个中国人 共同的心底之音。 | ② |
12月4日被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 ③ |
(3)展板上还缺少一条关于法治教育的宣传标语,请你来设计完成。
宣传标语一:知法懂法守法,提尚全民法律素质
宣传标语二:
“人生规划少年时”——初三某班举行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请你也参与其中。
活动一生命之花
结束了紧张的初三生活,中考后的暑假无疑是令人向往的快乐时光。如何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如何积极准备,面向未来?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从目标管理的角度,围绕常规学习、休闲放松、身心健康、个人成长、自我实现这些方面设计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这不仅是在书写目标,也是关于学习、成长、梦想的一个规划。
注:“个人成长”指知识、能力、眼界、心灵的成长。“自我实现”指发挥天赋、追寻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1)请你在“生命之花,,的花瓣上,从③④⑤中任选两处,分别填写自己在中考后的暑假要实现的一个小目标。
活动二生涯故事
在这一活动环节,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情节如下: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目标实现的过程是艰难的,很多人不成功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缺乏“再试一次”的毅力和勇气
(2)这个“生涯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镜头一孔庙国子监,学生在向老师行“拜师礼”。家长表示此类活动非常有意义,能使孩子更加尊敬老师、理解老师,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镜头二七年级某班,大家就“同学交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我的朋友都是游戏盟友”、“同学交往浪费时间,将来升学各奔东西,没必要交往”、“我和小红是单纯的异性朋友,但同学们都起哄,现在她都不跟我说话了”……
镜头三公交车上,郑州网友“雷进king”强忍胃疼为大妈让座,大妈发现后体谅还座。网友对此纷纷点赞,一“让”一“还”,正能量满满。
(1)请任选一个镜头,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个人和集体的意义。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抹亲和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都是文明交往的代名词。请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应如何文明交往。
在火车、飞机上尖叫,刺耳的声音没完没了;在在亲戚朋友家做客,不经允许到处乱翻,看上什么就说对不起;在公交、地铁上穿鞋踩踏座椅,上窜下跳;商场、餐厅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追逐打闹,撞了人也不要带走……这些是“熊孩子”的日常。而“他还是个孩子”往往成为家长为“熊孩子”辩护的理由。
(1)作为已经长大的孩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熊孩子”说点儿什么。
近日网上热传一段“男子怒殴熊孩子”的视频。视频显示,小男孩在公交车上,用脚踢了对面的男子三下。男子突然站起,将小男孩过肩摔,重摔在地,并紧接着用脚在小孩的头部狂踩三下。事件报道之后,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纷纷说:“打得好,对熊孩子就要以暴制暴,教他做人。”
(2)请你对这些网友的观点做出正确评价。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思想品德课上,针对班里几位同学手机不离手的情况,老师组织了“规范手机使用,保障受教育权利”的探究活动。班里几位“游戏达人”抢先发表意见:
请你任选位同学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做出积极回应。
2015年5月30曰,消防员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而踩空坠楼。
战友们发现杨科璋时,他仰面躺在地上,小女孩被他紧紧护在胸前。由于杨科璋身体的缓冲,小女孩除头部擦伤外没有任何损伤,可杨科璋却伤重不治,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2018年3月1日,杨科璋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学习了杨科璋舍己救人的事迹,同学们开始讨论。
同学甲:一命换一命,舍己救人不值得。
同学乙:他是消防员,灭火救人是其职责,没什么可表彰的。
同学丙:每次救灾救难,都是消防官兵、军人冲在最前面,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请任选一名同学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