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明确了宪法宣誓的范围、誓词、仪式和场所,以立法方式确立了我国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并进行了修改。决定规定: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亿万人民的瞩目下,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也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面对人大代表举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内容:
(1)材料一中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过程体现了我们所学知识的哪些观点?
(2)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需要对宪法进行宣誓?
(3)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应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会议于2018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分别向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我国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3)(知识链接)探究小组成员设计了下面的图表,请你将①、②、③的内容及其地位(或性质)填入下表:
| 内容 | 地位(或性质) |
① |
|
|
② |
|
|
③ |
|
|
近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认真清理超期羁押案件,超期羁押的现象大为减少;各级人民检察院加大了依法查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员等案件的力度。这表明,我国
A. 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B. 保障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C. 尊重和保障人权
D. 保障公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其目的是
A. 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B. 保障宪法的严厉性
C. 保障宪法的强制性
D. 保障宪法的严肃性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结束后,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举行了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向宪法宣誓,有利于( )
①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
②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③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从根本上遏制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5年12月4日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当天,全国许多中小学校进行了宪法晨读活动,开展宪法教育活动是因为( )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C.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全部权利和义务
D. 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制度